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输血的48例患者,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48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10.42%(5/48),抗-HCV阳性率为4.17%(2/48),抗-HIV阳性率为2.08%(1/48),抗-TP阳性率2.08%(1/48),ALT阳性率为14.58%(7/48)。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对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能够为血源性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于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检查感染发生率也具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 输血;血清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检查
  输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上在对失血过多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采取输血措施迅速补充患者的血液来源,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由输血带来的各种医患纠纷也经常出现。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时,虽然相关部门在输血前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了疾病通过血液传播的概率,但是由于多种病毒存在“窗口期”,所以血源性疾病通过血液的传播仍然不能够避免,所以加强对患者输血前的检测,能够判断出患者的感染是输血前还是输血后所致,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血液疾病的传播[1]。本研究旨在探讨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选取48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输血的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8.5±5.4)岁。本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取患者的静脉血3~5mL送至检验科检验,分离出血液标本的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检测,使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梅毒检测,使用AU270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进行ALT检测,各项检测项目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详细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做好对检测结果的质控工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48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10.42%(5/48),抗-HCV阳性率为4.17%(2/48),抗-HIV阳性率为2.08%(1/48),抗-TP阳性率为2.08%(1/48),ALT阳性率为14.58%(7/48)。见表1。
  3 讨论
  理越来越完善,《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以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出台对于提升我国血液制品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价值,有效防止了因輸血带来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出现。虽然血站对于血液做了比较严格的检查,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患者输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2],比如在病毒监测的“窗口期”,虽然患者可能已经感染某种病毒并且体内存在病毒复制现象,但是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血清学检查也不能够及时发现。各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实验室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加上对于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检率。有些医务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导致临床上的输血风险一直存在[3]。所以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之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较大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48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血清感染指标检查,发现输血前传染性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率较高。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乙肝的感染率约为10%~12%,对本院48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肝筛查发现,HbsAg阳性率10.42%,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输血之前就已经感染了传染性疾病,其中乙肝的感染率相当高。我国抗-HCV的感染率约为0.7%~3.1%,梅毒感染率约为2.26%,ALT感染率约为2.96%,虽然本次研究结果与平均指标有一定的出入,可能与本次研究选取样本较少有较大关系。近年来,我国因输血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所以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交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保存受血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日后受血者提起诉讼的证据。在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进行血清感染指标检查[4],保存患者输血前的谈话记录,签署输血同意书,填写受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等,都有利于医院在处理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提供重要的法律证据[5]。同时还有利于医院对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6]。此外,接受输血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比较长,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如血液、唾液等,如果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不知情,很可能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导致医护人员被患者分泌物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早发现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做好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有效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对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能够为血源性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于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检查感染发生率也具有较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楠,屈跃军,白振宇.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52-3454.
  [2] 王静.血清感染性指标在患者手术前和输血前检测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24):38-40.
  [3] 张楠,屈跃军,白振宇,等.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52-3454.
  [4] 孙敏,陈巧真,赵华菊,等.HBV慢性感染者PC/BCP区变异特点及血清检测指标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7,17(09):912-914.
  [5] 缪希莉,高贵民,徐瑞,等.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09):95-97.
  [6] 孙云萍.血清感染性指标在手术前和输血前检测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6):979-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