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硕士必修课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构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心理发展与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教育硕士的必修课,在学生专业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该课程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应用需要,通过历时两年的授课经历与学生反馈情况,逐渐探索出一套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方法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学科教育;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40-02
   一、前言
   教育硕士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2013年,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课程教学是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意见》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即“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育硕士培养要求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教育专业硕士一般是来自中小学不同专业的教师,他们的心理学基础往往比较薄弱,对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方法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为教育硕士的课程教学以及教育硕士培养提供点滴启发。
   二、心理发展與教育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和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定位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课程定位是学位基础课程,在学生专业培养中具有奠定学科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科素养的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了解与掌握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还要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分析自己及他人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应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够解释与描述个体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等,具备相应的知识与科学的发展观,对心理发展和教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学生应掌握人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理解发展的原因及其复杂性,并运用相关理论对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关键问题、儿童教育的现状、老年文化等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培养学生开放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相联系的学习风格。
   3.学生应掌握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重要且独特的研究范式及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对研究心理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研究与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探究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面临的挑战
   从以上对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既重要又基础。然而授课对象一般是来自中小学不同学科的教师,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学基础,离开校园多年,平时工作繁忙。面对这样既缺乏基础,时间又紧张的学生,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多做文章。课程设计既要能把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通常来讲,任何课程都会由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观看教学录像、基本练习与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而成。但是,只是教学形式的堆砌,并不能保证一门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笔者历时两年多,终于逐步探索出一个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方法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
   三、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的探索、发现与经验教训
   (一)以理论知识为线索展开的传统思路
   第一次授课是按照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的传统思路进行讲解的,即以人生发展的基本阶段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为脉络,结合每个人生阶段的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和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次展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知识丰富、全面,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得比较好,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缺点是学生反映课程讲述平铺直叙,学生看不到课程内容与自己之间的关联,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不能得到直接的解决。学生的典型评价是:这是门好课,我学到了东西,我都记在本子上了。
   (二)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的创新思路
   第二次授课在第一次授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具体的问题。结合每个人生发展基本阶段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以问题为导向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本次授课的内容与自己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在下节课之前把具体问题提交给老师。然后,老师查找代表性的文献在第二次课中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在读懂这些文献的基础上查找更细致的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的优点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经典知识、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文献中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联结。这一过程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学生开始思考如何选取主题,如何站在理论高度判断问题的价值,如何在具体操作中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等。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带了一些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教育硕士的学科背景非常多元化,学科背景的差异让课下文献的选取比较困难。一般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对他们来说阅读也比较困难。因此这种方法最终的效果是学生很卖力却事倍功半。这次学生的典型评价是:这是门我喜欢的课,我花了力气,但好像还是很不够!    四、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构思
   结合前两次授课的经验和教训,第三次课程拟在前两次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设计案例,将学生置于特定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本身就有来自实践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为本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和前提。但本课程的案例教学仍然可能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如何选取出典型问题并从中提炼出理论价值,同时还要让案例能够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脉络。二是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用案例的生动性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不止步于现象而在理论分析上有所提高。
   鉴于以上考虑,目前对案例教学的构想如下:(1)典型问题的选取。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但不是每个学生的问题,而是以学生提出的典型性问题为中心。设想将将学生按照兴趣分成每组5~8人的小组,然后让学生讨论出他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2)典型案例的编纂。教师对各组提出的不同案例问题预判,选出典型性问题,并以此典型问题为基础,创设情境,将实践中的典型问题与正在学习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从而编写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3)案例的实施。在呈现案例后,首先应让学生思考该案例与自己教学和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的相似性。然后引导学生以心理发展与教育中的不同知识点、理论和方法来思考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下一步则是让学生展开课堂小组讨论,教授逐个小组巡视、点拨,并记下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亮点和盲点。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亮点和盲点,并补充自己的观点。(4)案例实施后的作业。案例教学实施后,要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让学生用案例串联起知识点,用理论提升对案例的认识,用思考将习得的思路迁移到其他问题中去。
   总之,经过两次授课,结合学生反馈,提出面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硕士而开设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第一,以人生发展基本阶段为脉络展开,因为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这门课程的基础。第二,以学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以案例教学方法作为实施落实的具体途径,把基础知识和待解决问题贯穿其中。即形成一套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方法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妙秋,王苗苗.论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与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45-47.
   [2]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2016(4):71-73.
   [3]薛伟强.简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硕士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62-64.
   [4]趙岩岩.把握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6(9):47.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