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教到早教,再到整个学前教育,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代社会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后,艺术教育在人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越发重要。如今,艺术教育已经是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也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当前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与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253-02
纵观当前我国整体教育发展趋势,虽然还是以应试为主,但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在课业壓力相对较小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各种兴趣班更是层出不穷。而纵观整个教育培训市场,针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课业辅导,就是针对课程成绩的辅导,以提升学习成绩为主;二是兴趣辅导,主要是发掘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前儿童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课业压力,但正好刚处于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和培养对世界各个方面感知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展开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其艺术感知力,塑造动手能力,提升审美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都大有裨益。同时,学前儿童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除了在挖掘艺术天分,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以外,还能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
一、艺术教育以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概念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因为艺术教育通常是提高一个人综合审美能力和个人气质的有效手段,而接受艺术教育的最好时机,跟接受文化教育一样,都是在未成年时期效果更好。
从艺术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来讲,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培养专业化的艺术行业从业者为目的的艺术教育,二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非专业化艺术教育。其中第一种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长期的专业学习,通过对某一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的这一行业的从业者,如乐器演奏者、歌手、画师等;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也叫做普通艺术教育,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本身就是为通过学习一种或者多种艺术形式来提高学习者的个人综合能力,这种非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在教育市场上常常以各种艺术兴趣班的形式出现,学校也会安排此类的课程[2]。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因为学前儿童的年龄较小,而且从其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最终目的不是直接培养专业化的艺术人才,而是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一部分,让学前儿童对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启蒙“初印象”,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所以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核心是从该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模式,通常是创设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感知艺术,完成固定情境下的小任务,在带给学前儿童美和快乐的感受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目的[3]。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是启蒙教育开展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时段,儿童脑海中关于某一项具体艺术形式的正式认识还未建立,同时大脑发育迅速,对外界的好奇心、认知世界的渴望更强,在该阶段接受艺术教育会受到良好的反馈。而通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使其学习、接触、感知各种艺术形式,在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达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培养其感知艺术的能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并为未来的艺术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综合在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反馈以及相关研究的结论,可以得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释放儿童天性,体现儿童个人艺术天赋的良好手段。如很多小朋友在学龄前都喜欢画画,而学前美术教育就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挖掘,既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还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儿童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并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让其想象力得到老师的引导,从而激发其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如在一些手工类的艺术课程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可能会达到十分惊艳的效果。再次,学前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沟通表达能力。在进行艺术教育时,为了完成各种小任务,需要与其他的小朋友沟通,有些课程还需要相互配合完成,这时学前儿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甚至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最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还是促进儿童智力、协调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打击乐时,需要手脑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也得到了开发。综上所述,在适应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促进智力发育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4]。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综合文献研究以及笔者调查,发现虽然艺术教育在普遍意义上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作用,尤其是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一定差别的。
(一)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与其心理发展
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一是因为音乐教育相对而言不受器材、场地的影响;二是因为音乐能够让大部分人引起共鸣。音乐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小,并且通过音乐能够表达演唱者的情感。学前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到音乐的节奏美和律动美,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如老师在带领学前儿童学习儿歌时,通过明快的节奏,带领儿童用身体打节奏,让学前儿童能够从明快的儿歌中感受到雀跃的心情,从而获得情感的丰富和体验。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和学习,让学前儿童感受到音乐中体现的感情,从而通过音乐激发学前儿童的共情能力。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成长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其情感的发展,从而达到塑造学前儿童积极阳光、健康的个性心理,促进其心理发展[5]。 (二)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与其心理发展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这阶段是一个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教育对于身心发展的投映能够在日后的个人发展中完成的体现出来。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一个显著的教学意义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使其生理机能得到有效锻炼,如肢体柔韧性,关节的发展,肌肉的发展等。而与此同时,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氛围,如舞蹈音乐、道具、服装、装饰等,在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带领下,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大脑与肢体的高度协调,感受到肢体律动的美。在舞姿和音乐的共同作用下,儿童学会去感受肢体协调的美,感知音乐和肢体配合的律动美,并且学会用肢体来表达个人情感,从而培养了学前儿童的表达能力和积极、开朗、热情的性格特征。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其心理发展
有儿童心理学家曾说,绘画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共同天赋。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绘画是其表达对世界认识的最好途径,无论是画纸、白墙还是地上都可以作为绘画场所。学前儿童这个阶段对于文字掌握很少,通常是用感官去认识世界,审美对象,而绘画就是他们最好的表达形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前儿童感知某一个事物,再通过绘画这这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知。通过大脑对于事物的再加工,并最终手脑并用将绘画作品表达出来,其作品不仅能够反映学前儿童最真实的心理世界,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和二次加工能力,并使其个人感知能力得到表达,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培养和发展,既能够让学前儿童受到某一项艺术形式的启蒙教育,又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并且给家长和老师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为学生个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更多途径。同时,良好的艺术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正面、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应注意,接受学前艺术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低龄教育或者过度教育让儿童过早负荷太多学习任务,这样会适得其反,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飞飞.试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J].艺术研究, 2014(2).
[2]樓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郑鑫,薛乔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10).
[4]张钡.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5]刘国莹,翟思贤.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的启示研究[J].艺术评鉴,2018(09).
[6]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