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课堂游戏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推进,对初中体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发展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同时还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以及情感的体验。而课堂游戏则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成长。本文将对课堂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游戏 体育教学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需要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所以每天的学习任务及负担非常重,这就迫使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完善与提高。针对这些情况,初中体育教学必须积极推进改革,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运用课堂游戏来强化初中体育教学效果。[1]
  一、课堂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初中生会面临文化课的压力,因此许多学校当学生面临中考时,体育课往往会被文化课所占据,进而学生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身体机会,这样对于学生身体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始融入一些实践游戏,这些也是新课程的硬性规定。课堂游戏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进行体育锻炼学习,学生可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文化课的学习。除此之外,課堂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可以让学生有效降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心理,进而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2]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单一的体育活动来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学生三年都会面对大致相同的锻炼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对此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体育教学中的课堂游戏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带着激情与兴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二、课堂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1.在准备活动中运用课堂游戏
  目前,初中体育课程已经成为了中考的项目之一。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而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体育准备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慢跑加上徒手操所组成的,学生长时间反复进行这种准备活动会产生枯燥和厌烦的心理,课堂气氛也会因准备活动而变得沉闷,这种状态是不利于教师进行后续教学活动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规则教学时,可以让准备活动以篮球小比赛的形式开展,这样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充分活动身体,兴趣也会得到激发。教师后续在讲解篮球规则时,可以根据学生在小比赛中的表现对规则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学生不仅有效掌握了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准备活动中有效的锻炼身体。除此之外,除了常规的慢跑加徒手操,教师可以运用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来作为课堂准备活动。这些课堂游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热身效果,学生也会通过游戏逐渐进入到体育学习状态中。
  2.重视调节心理作用,减少游戏的活动量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节课都会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及计划。例如:有些课是训练学生下肢力量,有些课是训练学生协调能力的等。而传统的体育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观意愿会降低。虽然课堂游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是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好课堂游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锻炼学生下肢力量时,教师可以运用蛙跳接力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游戏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过程中,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游戏的活动量。如下肢锻炼时,教师会有专业的训练方法来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若课堂教学因游戏而让学生消耗大量的体力,学生在后续的实际训练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感觉。不仅不利于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下肢力量训练,还会延长学生的运动恢复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游戏,注重课堂游戏的作用,避免因错误运用课堂游戏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的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游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不仅能够保证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研究课堂游戏的运用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井贵.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
  [2]司巧珍.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4).
  [3]章陆梅.初中体育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