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进去?记下来?用得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充分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只有学会读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几种方式,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指路。
  关键词:读进去 记下来 用得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而作为一名实验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和学生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对此,我凭借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现阶段的教育形式总结出了“读进去,记下来,用得上”这几个字,来作为我的探索课题。
  一、读进去──朗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
  朗读就像是语文的一道大门,每当我们接触一篇新的文章时我们需要对这篇文章进行通读,才能掌握这篇文章的大体思路。而朗读也是读的一种,它是将人的声音释放出来,再通过听觉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两遍记忆,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记忆。朗读也被称为语文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语言积累、阅读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朗读需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求:
  1.要有明确的朗读目的性
  朗读的目的性很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到读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带有目的性地朗读,不能嘴上在读脑子里在想其他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示范,让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将自己代入文章之中才能有更好的朗读效果。
  2.要注意朗读层次
  朗读的过程还需要注意循序渐进,首先需要读通文章,即认清文章中的生僻字,读准音节,能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其次需要读懂文章,即能够对文章有所思考,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是读透文章,即能够细致到文章具体的章节、段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3.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朗读作为最基本的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朗读的形式可以分为许多种,比如朗读表演、朗读比赛、分角色朗读等,将传统死板的朗读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为接下去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以上所列举的是对朗读的要求,但是学生读书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朗读,更多的需要在读中感悟,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对此,我觉得教师们可以从“悟”这个角度出发,在学生们有着基本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把握文章关键信息,要学会在读中感悟,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展开来帮助学生学会感悟。
  (1)要在读中学会感知
  读书的目的就是能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例如我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们自己通读文章,边读边做标记,注明不通顺、有疑惑的地方,并在多次的阅读之后逐渐理顺文章的条理,再接着精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层次,体会文章的结构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整体,从而获得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2)要在读中学会领悟
  领悟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是对感知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能够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我让学生在通读文章之后能够在文章中标记出重点字句,便于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我在进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们找出“盯”这个字,体会它在文章中的含义及作用,并提出了“把这个“盯”这个字换成“看”“瞧”这些字会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之后,发现“盯”这个字更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一群只关心葫芦,不顾其他的人,今儿体会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需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这样通过文中的一个关键字就能使之变成鲜活的语言形象,从而感染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至今,对语文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体验,在充满人文系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我在进行《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时,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角色扮演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朗读过程中需融入自己的情感,将铁罐与陶罐的语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宽容谦逊,从而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谦逊有礼这个道理[1]。
  (3)要在读中启迪灵性
  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充满灵性的课程,而灵性产生的基础是悟性,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感悟之后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学生的灵性,使得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學习能够成为一名富有灵性的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提醒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且能够在朗读完成以后加以讨论过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还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灵性。例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们在读麻雀的话是有着不同的意见,褒贬不一,这时我会邀请出几名同学站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着学生们灵性飞扬,思维活跃,就像是辩论场上的样子,我对这样的学习氛围感到很欣喜。
  二、记下来──在朗读与感悟中丰富积累
  朗读和感悟的过程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但是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就需要将自己读的、感悟的东西记下来,形成自己的积累过程,课后在加以巩固,必然会让学习的效果翻倍。因此,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之中要注意记的过程,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学积累和文化内涵。
  1.学会以感悟促进朗读
  朗读对体会作者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升华情感,理解文章内涵。例如,在朗读《黄河的主人》时尤其需要对学生朗读情感和重轻音做出指导,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这两句中“无影无踪”可以适当轻一点,“荒无人烟”可以重一点,来体现当时处境的困难以及焦急的心情[2]。教师可以尝试着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到他们朗读过程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修正,这样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2.学会在感悟中积累情感
  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积累的过程,阅读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也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不能体会到的,需要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文化素养。例如,我们在学习了《长城》这篇文章后,学生们会感叹于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从而生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后,学生们会惊叹于科学家的智慧并且激起了他们想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用得上──读、悟、积累的迁移运用
  光是有感悟、积累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能够将自己积累的文化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能够帮助拓展自己,为自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充分地将语文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1.举办阅读汇报会
  阅读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们不应该仅仅将阅读局限于课堂,应该让阅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这样学生的选择性更加宽泛,获得的知识也更加全面,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知识面窄小的弊端。对此,我会每天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我也会自己去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并把它们推荐给学生们,不定期会举办一些读书汇报会,让学生们将自己近期阅读作品的感想反馈出来,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感悟、爱思考的好习惯。
  2.增设阅读课
  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会每周为学生们安排两节自主阅读课,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书籍带到学校,利用课堂时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从而积累巨大的文学宝库。此外,我还会在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督促学生们拿笔记录、标记,在文章中勾勾画画,写好备注等,让学生能够边读边思考,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积累的目的,学生们在日后翻阅的过程中也会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标记,这样反复地对学生进行视觉提醒,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产生记忆,进而帮助学生达成积累的目的。
  3.强化练笔训练
  一个人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充分体现语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因此,我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读、所悟、所积累的知识全部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首先,每当学完一课时,针对课文中留下想象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续写、扩写,对于优美的语段进行仿写,对于有深意的文章,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等。让写成为读的扩展,让写成为感悟的升华。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时,让学生自行想象青蛙在观天时心里在想什么,假如青蛙跳出井口,它会说些什么,并将自己所想写下来。在学习《假如我是科学家》时,带领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智慧及对社会的贡献,以此为角度让学生进行扩写,大胆创作,当自己是一名科学家时,自己可以为社会带来什么?选择开放性话题,让学生有话说。其次,精准抓住练笔的时机,《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让学生们热血沸腾,祖国的壮丽山河、卓越成就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撲面而来,借此机会,让学生抒发炽热的爱国心——《我爱你,中国》;看到学生在乱写乱画的现象,让学生写一篇《书的自述》,换位思考自身行为……在这些小练笔中,可以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文章内容有血有肉[3]。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的方式,可以发现自身劣处,学习他人优点,大大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共同探究学习语文,主动分享学习乐趣。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路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潘晓莲.让“读书留痕”——小学语文批注阅读学法探索[J].名师在线,2018(13):58.
  [2]马列.中学语文读书笔记教学探究—在读书笔记中实现“以写促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罗道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3):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