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倾听”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交互”的过程,要实现课堂上真正的交往与互动,就需要一种心灵和思维的溝通。课堂上的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的有效性。本文探讨通过倾听及其相关技术,从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调整师生角色,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温润的、交互的、安全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倾听技术;课堂运用
  一、倾听技术兴起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1.兴起的背景
  倾听技术(attending)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和咨询过程的基础,是指在接纳的基础上,认真、积极、关注地倾听,并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日本的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到我们的课堂追求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这是心理咨询技术在课堂教育上的运用,课堂中的倾听是以视觉、听觉为媒介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它不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听”,而是主动吸收和参与的动态过程。这本书一经问世,激起教育界的思考,日本的教育在这几十年的功夫,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中,课堂倾听的技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应该说,倾听是打开学生交流空间的钥匙,好的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初中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倾听,在倾听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才能重新捕捉到课堂的语文味,语文本色也才能真正回归。
  2.现实意义
  我们日常的教学,更多在追求热闹的、积极发言的课堂氛围。一旦出现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发言,老师就担心学生是否听到,是否在浪费时间,怕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听课的老师往往也以课堂是否热闹作为一个维度,去观测课堂的有效性。于是,我们看到的公开课总在追求积极发言的氛围,在预设问题的时候,会把学生参与兴趣考虑进去,学生在问题出来后往往也是小组中你一言我一语,研究问题和探讨问题看似异常激烈,实际上学生学习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不高,讨论也只是表面化的,有不少同学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听不进别的学生在说什么。所以,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课堂上都讲过几遍甚至小组讨论过的内容,但是学生好像充耳不闻,错误率仍然很高,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引发了笔者的系列思考。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
  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因为过往的学习经验不同,会呈现几种不同的层次,他们在参与课堂的时候,往往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的。如果教师抛出的问题超出他们的经验,那么他们就无法“接住”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如果抛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他们就没有必要进行思考,课堂会因此而松散无趣,没有思考空间的问题,学生走神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学生的学习忌讳封闭,没有接收到或者没有接收好教师的信息,任何形式的说教、建议、批评都是无效的。
  2.教师的教学
  每个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有教学目标、教学问题设置、课堂预设、目标达成的任务设计等等环节。然而,一到课堂实施,开始上课后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有时候,要声嘶力竭,着急上火,你说东,学生回答西;有时候,课堂表面上很活跃,学生在积极配合,实际上是教学中的一种假象,教师上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目标,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了学生创新的机会,教师在一片热闹的回答声中找到符合自己想要的答案给予肯定,并没有给不同的声音给予回应和澄清。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但是会认真地听,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在听同学发言和老师讲述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不正确的内容从头脑中删除,将正确的、或者自己没有想到的内容重新储存在脑中,形成了正确而完整的思维结果。教师是否留意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
  3.学习的环境
  学习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布置、课堂参与环境营造、教师评价环境的引导。教室是一个环境系统,学生和老师一起在这个空间中进行交流,课室环境是否安静,充满书香?有没有乱张贴,让人烦躁?有没有垃圾遍地,让人不适?所以,首先布置好教室的环境,营造书香的、静谧的、卫生的教室环境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一方面;其次,课堂参与的时候,小组人数设置是否合理,交流距离是否不科学,有没有妨碍彼此倾听的情况;第三,交流过程中,教室的评价能否做到标准多元、角度多样、客观中肯,机智幽默等,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思维活动,用绿色的评价去引导课堂,让课堂润泽安全。
  三、倾听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1.倾听的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内在动力。所以,倾听的前提应该是: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需要。
  ①原则一:尊重的原则。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质疑反驳的机会越来越多。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会预设很多的问题,很多问题本身答案也不是唯一,更多是言之有理即可的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常常听到的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简单甚至幼稚的看法和观点,在课堂上要允许这些真实的思维和观点,如果出现针锋相对的见解,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敢发言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内部动机或者外部动机未被激发出来,不自信。所以,课堂的接纳、肯定才能建立自信心,这样才能逐渐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发表见解。
  ②原则二:真诚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真谛,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可以交流的对象。切不可表现出自己的“权威”被怀疑,被否定的恼怒,轻视学生不成熟的见解;或者是对学生不流畅的表述表示出急躁斥责;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必须有一颗充满真诚的爱心去聆听哪些稚嫩的声音,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2.倾听的技术
  倾听一词的英文是“attending”,有参与、專注、注意之意,不是单纯的“listening”。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只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还要听发言中的所包含的心情、想法。如果我们运用好倾听的技术,与学生的沟通将非常的顺畅,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
  在笔者的课堂上,每个小组四个人,分别是前后桌的四位同学,这样设置方便营造彼此容易倾听的环境。小组成员的身份分工明确,组长、监督员、记录员与发言代表是轮流身份,小组之间在讨论和商议的过程中,四人之间,容易控制音量并被对方听到。要求:首先彼此听的时候要专心,眼睛盯着对方,头和目光随对方的手势或位置移动而移动;其次,当赞同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点头、笑容,可以伴随语气助词,如,嗯、哦等;第三,对方讲的精彩之时,听者有掌声、赞许声;第四,如果对方的观点与自己不符合,可以要求补充和澄清,也可以进行解释。切忌不耐心倾听,过早下判断、作解释、提忠告和不恰当的赞扬与道德谴责,会导致倾听的阻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避免以下几点:1.急于下结论;2.轻视问题;3.转移话题;4.过多的价值判断;5.运用不适当的咨询技巧。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时,展示的小组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其他小组在认真听后,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在评价时,对能听清听懂发言,提出新观点的小组要给予加分,强化倾听的效果。教师在整个课堂中,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度,而是想方设法准确听清学生的发言认真听取并作出回应,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倾听的表率。
  在语文课堂上,笔者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地创设真实有趣的情景,设计开放的问题,让小组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画图、表演、结构图、思维导图,甚至,是唱一首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自然在倾听上有了充分的氛围。
  3.倾听的习惯
  在“倾听习惯”培养中,教师用丰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营造热烈而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怎样把倾听练成习惯呢?首先是要强化倾听的方法与技巧,从合作语言的培训,不断练习,小组合作的开始、展示、结束都要有彼此熟悉的话语。如,教师开头“一支穿云箭”,学生回应“千军万马来相见”,马上大家就坐好倾听的准备;其次,课堂中要检查同学是否在倾听,可以反复使用:谁来补充?谁来重复一下?谁来解释一下?这样的话语,提醒同学们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习惯。对已经养成习惯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某某同学听得很清楚,表达得非常准确,聪明的孩子总在听。”等表扬的语言不要吝啬,多用多肯定;第三,小组在展示的的时候,及时给台下认真听的学生给予回馈,给小组加分或口头表扬,并可以随机抽点不举手的小组,检查掌握情况。只要用心培养,很多方法都是可以起到效果的。
  四、倾听技术在未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实际上,倾听的态度和习惯比具体技巧更重要。因为我们许多人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了愿意“说”而不愿意“听”,习惯“说”而不习惯“听”的倾向。人们“听话”的能力比“说话”的能力要差。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人们容易带着评判倾向来听,他们注意对方所说的与自己的价值观或看法是否一致,以此来把对方分成潜在的朋友或外人。这对于我们平时的人际关系或许是有意义的,但这种主观倾向很强的“听”的习惯有妨碍作用,使我们带着偏见;其次,真正的倾听是一件相当耗精力的事,需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走神;再次,有时说者的话中含有激起情绪反应或引发联想的作用,容易引起听者对说者内容的分心;最后,由于信息传递中"噪音"的影响,导致错听、错解。以上种种情况需要咨询者高度重视,尽可能避免,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美)Harvey Daniels,Nancy Steineke.合作学习技能35课[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4).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3]廖康强.倾听的艺术[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