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组教学的有效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标语文教材编排最大的特点是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整合单元组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组教学
  鉴于新课标语文教材的编排要求,教师应整合单元组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单元组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优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一、走近文本,明确单元目标
  现行教材是一个系统编排的序列整体,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能力训练点?这些都是我们课前应该了解的。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一开始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揭示了《我爱读书》这个单元主题后,用简练的文字布置了单元学习任务:一是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体会读书的乐趣,获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并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终生受益,这也体现新课标“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精神。
  二、深入文本,整合单元学习
  1.把握单元主题,领悟文本之共性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的,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有整体意识,找出单元文本的共性。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感受自然”,课文《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热情;《山雨》让我们“沐浴”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山雨;《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野性”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教学中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体会作者如何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拟人、比喻等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达成“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的年段要求
  2.定位选文类型,体悟文本之特性
  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篇课文都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和思想价值。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古诗词《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文章《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都是游子们倾述思乡恋乡之情的绝唱。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恋乡之情,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课文的所表达的主题是共同的,但表达的方法是不同的。从选材来说,或事或景或物;从体裁来说,或诗或词或散文;从人物来说,有赴京上任的政治家,戍守关外的将士,有漂泊异国他乡的老华侨,有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从语言特点来说,有惆怅无奈、有凄婉缠绵,有含蓄深沉,有清新明快。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领悟不同的表达方式,感受文本的独特魅力;既有循序渐进的纵向学习,又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横向比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单元学习的有效性。
  3.链接课程资源 整合文本之训练
  现行教材单元专题组织的角度、内容灵活多样,教学中我们应配合专题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多渠道获取知识经验。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相对于文学阅读而言,说明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用词严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在学习本组课文时可采取以下做法:①链接课外资源,向学生推荐阅读优秀科普读物,鼓励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全班交流,拓宽知识面;②链接学科资源,渗透学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如科学课、综合实践课、数学课等内容,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又加深了理解,感悟更透彻;③链接单元组内相关内容,在课文学习时可用表格、找中心句、批注等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概括文义、说明表达的能力,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读书卡,分门别类列出从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并落实课文学习和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等环节,为“交流平台”做好单元小结准备,为单元作文做好积累;④链接语文新课标,把握好度,语文课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理解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下功夫,体现出语文味,不要上成科学常识课。
  4.上好综合实践课,丰富文本之学习形式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新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丰富文本学习形式,首先就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活动,经过制定计划,明确小组分工合作,从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后,我们进行了了实践成果展示。第一部分:汉字博览会。①说一说,议一议:汉字是怎么发明的?你知道汉字来历吗?②猜一猜:举办字谜游园会;③找一找:谐音俱乐部(找出古诗和对联中的谐音);④演一演:因错别字发生的笑话。第二部分:啄木鸟行动。①查找本班同学作业中的错字;②统计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社会用字情况进行调查,记录自己所见到的招牌、广告、书刊、报纸、商品包装、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错别字,将错别字整理成表格。分析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③提出整改意见,写一份建议书。第三部分:赏析书法作品。认识我国一些著名书法家及他们的作品。第四部分:诵读散文谈感受。第五部分: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
  后来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字谜‘刘备闻之哭,刘邦闻之笑’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老师提示,我想到刘备哭是因为结拜兄弟关羽死了,刘邦笑是因为对头项羽死了,因此这个字谜意思是‘羽’‘死’。古文中‘卒’是‘死’的意思,所以謎底是‘翠”字。猜字谜是个聪明人的游戏,除了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汉字真是太有意思了!”
  三、走出文本,加强语文实践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既要让学生尊重文本,还要引领他们走出文本、从课内到课外延伸,更要超越文本,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1.拓展文本,强化读写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说明阅读与写好比是采花与酿蜜的关系,两者相辅助相承。教材中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在遣词用句、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要有强化读写的意识策略,善于挖掘文本资源,捕捉文本关键点,适当地迁移文本的表达方法或作者的特色语言,让学生随文练笔。由于随文练笔选材灵活,角度多样,贴近生活,学生易于发挥,可采取仿写句段,扩写内容,合理续写,改编改写、简单评述等方式,拓展文本资源,加强读写训练,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2.超越文本,学以致用
  ①迁移阅读,引导学生运用单元阅读中掌握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以篇带本,教材不少文章选自名篇,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的热情,积累好词佳句,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举办读书展示交流会,丰富语文知识。
  ③组织辩论会,思辨明理。如,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学完可进行“开卷有益”“开卷未必的有益”的辩论会,在辩论时可引用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让学生明白怎样读书才是有益的。
  ④课本剧表演,通过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文剧,实际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看谁的改编更精彩,并评议交流观后感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