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验室管理机制及人才培养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研究型高校的发展依托于实验室的硬件及软件设施。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对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投入显著提高,实验室管理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以实现卓越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2-105-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4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depends 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laborato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ltivate high?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hardware investment of laboratory i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d been greatly increased;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were being gradually improved,to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of excellent agroforestry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Management mechanism; Talent cultivation
  科研条件是影响研究型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实验室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也是研究型高校的核心所在[2]。近年来,各研究型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3]。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文化传承的著名学府,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铸就了“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办学精神,积淀了“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形成了“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土壤农业化学专业的实验室,经多年发展,2013年为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加深学科发展内涵,拓展学生实验技能,在整合了原农业环境与监测实验教学中心、资源环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环境监测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中心借鉴已建成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理念和经验,紧紧围绕卓越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在教学体系、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使得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理念先进,体系科学,管理规范,队伍结构合理,开放共享,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
  1 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体系
  1.1 教学质量标准
   (1)目的是通过基础教学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研究型实验课和创业创新型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测土配方施肥、農业废弃物加工利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农业资源环境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管理组织,实行主任责任制,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实验教学改革计划明确,其中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不低于20%,在现有基础教学实验课的基础上鼓励开设科研内容转化实验教学项目。
   (3)实验课程考核分为实验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2部分,最终课程成绩为2部分的综合成绩,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实验理论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平时成绩应占理论成绩的50%以上。平时成绩要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态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评定。
   (4)学生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100%批阅,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点评。发现实验报告有抄袭作弊的按学籍管理办法处理,有关实验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5)教师考核标准由实验准备、授课情况、教学文件、实验纪律、实验项目开出率等几部分组成。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实验室教辅人员在实验开始前做好检查实验设备、预备实验材料、排除事故隐患等准备工作;开放实验室要做好开设实验项目的准备工作;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应检查验收实验设备器材,发现问题立即查明原因,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1.2 人才培养模式
  1.2.1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需要,搭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   结合学院卓越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实验技术为主线,通过整合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优质资源,与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省市政府共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搭建了室内基本实验技术培训、校内模拟实验实训和校外生产与研发技术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
  1.2.2 根据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和优化实践课程内容,建立了分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认真把握“学、思、行”相结合的原则,创新“3个模块、5个层次、1个贯穿、1个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基本技能实验);二是专业实训模块(综合性实验);三是生产与研发实践模块(研究创新设计性实验)。5个层次是将全部实践教学内容统筹规划,按基础、专业、实训、生产实习及研发创新分成5个层次。 1个贯穿是指实习贯穿大学4年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1个特色是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卓越复合应用型人才,学生掌握的技能多,技术服务标准规范,参与生产实践的人员多,影响范围广,就业创业能力强。   1.2.3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建立高水平、双师型的实践教学团队   一方面,鼓励与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培训,尽快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以适应实践教学指导的需要;另一方面,从企业聘任具有生产、经营经验的高水平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已聘任阳煤集团天脊煤化工有限公司、丰喜肥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的9名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中心兼职教师。同时,鼓励与支持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参加各种培训、参与技术与学术交流。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组合优化、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
  1.3 教学方式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将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及时运用于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1.3.1 开放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每周向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内容,对课内实验预约登记,灵活安排,每个实验室每周开放1个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验选题服务,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中心教师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中心大型仪器对本科生免费开放使用,用于其毕业论文、创新项目研究、自主研发项目研究等工作。
  1.3.2 循序渐进,强化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及学习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按照“3个模块、5个层次、1个贯穿、1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4年不间断、循序渐进培养。中心开设的53门实验课,包括基础性实验课、研究型实验课和创业创新型实验课。
   (1)基础类实验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严格把关,重点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包括矿物岩石鉴定方法、土壤理化生物性状测定、植物营养诊断分析、肥料成分鉴定、环境污染物检测、虚拟仿真基本软件应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能的掌握。
   (2)研究型实验课:学生先通过实验教学中心网络视频、课件或实验教材的预习,然后现场实际操作,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自主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重点培养学生作物栽培、肥料研发、环境毒理分析、实验合计与统计分析、GPS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技能。
   (3)创业创新型实验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教师给定实验题目,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完成,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能力发挥空间。重点培养学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1.3.3 产学研结合,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作为开放实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素材。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核心目标,在以学校的教学资源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低产田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的能力;培养学生矿区土地复垦、生态环境改良、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和农田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及新型肥料研发和推广的能力。拓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途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习、就业平台,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1.3.4 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心设置了一系列学科实验竞赛项目,并制订了相应的竞赛管理办法,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各专业特点,中心组成多个创新、创业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山西省“兴晋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1.3.5 发挥信息平台作用,教学手段多样化   制作和引进大量优秀实验课件、案例视频录像等,充分利用中心网站及手机APP客户端优势,将大量与实验课程有关的标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仪器使用手册、科研成果等通过网络与学生共享,使实验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中心网站已开设多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包括五台山土壤垂直分布仿真教学、植物根际表型生长模拟仿真教学、土壤污染与防治实践仿真教学和环境科学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实验教学质量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中心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了质量保证体系。为确保质量,实验中心通过“制度建设为前提,领导重视为保障,内容改革为核心,学生评教为基础,专家评价为主导”来建设和发展中心质量保证体系。
  1.4.1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主要管理制度有:《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工作管理办法》、《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条例》、《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主任职责》等。管理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规范性。
  1.4.2 教学质量檢查制度   主要包括:①日常检查: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纳入到资源环境学院每学期工作计划,在教学院长带领下由各系主任组成的监督小组对中心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②定期检查:每学期要分别在开学、期中和期末开展检查,开学初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准备情况,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运行情况与考核情况。   1.4.3 建立教学督导组保障教学质量   成立由院系领导和教学名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负责实验教学中心教师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项目审查工作。按学校和实验中心有关规定定期深入了解教学情况,通过听课并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实验设备、经费投入、实验环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建设与管理等进行评价。
  1.4.4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主要包括:①院系领导、教学秘书及教学督导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听2次实验课,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检查实验教师的准备情况,以及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表达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和指导能力。实验课程结束后,抽查实验报告,检查实验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态度和规范程度。根据质量评价制度相关规定,将教师授课效果与工作量考核、津贴发放、职称评定挂钩,并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的奖惩措施;②实施学生评教制度,在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过程中,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通过问卷形式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实验教师开展评教,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服端APP进行网上评教;③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实行百分制记分:综合评价结果=学生评价×0.6+专家评价×0.4。
  1.4.5 学校支持与保障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中心建设,从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仪器设备更新、实验环境与条件建设等4个方面,加强基本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2 實验教学中心人才队伍培养措施
   根据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工勤岗位队伍的各自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规划,并加大落实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岗前培训、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学历提高、岗位练兵、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中心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各类人才。
  2.1 加强队伍业务深造和教学交流
   实验教学中心十分重视实验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到国内部分重点大学考察学习,经常性地在中心内开展研讨、教学改革交流等,以提高中心教师的素质。近5年来,已有35人次到国内外相关院校交流学习,10名教师在职攻读了博士学位,15名实验教师参加岗前培训,92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实验技术培训。
  2.2 引导和激励高水平科研型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
   学校通过岗位津贴调控和职称评聘等手段,充分考虑实验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超额、教学竞赛获奖、教学成果获奖、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贡献,提高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加强理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系,给实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结合平台,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学术水平。
  2.3 以专职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强化青年教师培养
   中心一贯重视师资团队建设,建立了专兼职结合、高水平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聘任机制。第一,选聘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基础技术培养平台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第二,选聘校内外高级职称教师(专、兼职)负责专业技能提升平台的教学和实训,目前引进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7人(院士1人、长江学者6人),引进高学历实验技术技能人才12人;第三,选聘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等负责创新平台的指导和实训,目前从企业聘任具有生产、管理经验的高级技工9人作为兼职教师;第四,鼓励与支持青年教师能力的提高,5年来已有35人次到国内外相关院校交流学习,92人次参加国内实验技术培训。中心逐步建立起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68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7名;中心博士学历人员占总人数52%,硕士学历人员占39%。
  3 结语
   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中心为载体,与政府、企业等共建, 构建了“三位一体”教学平台,创建了“3个模块、5个层次、1个贯穿、1个特色”的内容体系,形成了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与创新,中心在人才队伍、实验环境、仪器装备、校内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中心通过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积极推广有益的经验和成果,在全国高校中起到了广泛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强,杜冰清,江姣姣.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45-247.
  [2] 戴克林.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32-35.
  [3] 郑晓东,赵月琴.新加坡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实验队伍建设情况调研[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68-171.
  责任编辑:李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