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时政思想的渗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重点,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身心健全,对事物有一定辨别能力,因此,在思政教育期间,教师要合理渗入时政思想,把时政热点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这样既可以使思政教育有效性得到提高,还能促使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时政思想 渗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91-01
前言: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获取时政热点的方式更加便捷,在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大多运用课本中的例子来讲解,学生缺乏对实例的了解,在学习思政知识时有一定困难,面对该种情形,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时政思想的应用,使其在思政教育中得到有效渗透,使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从目前一些高校思政教育情况来看,存在一定问题,具体体现为:其一,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很多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根据时政热点来学习思政知识,无法全面、系统的了解主要思想,不能科学、有效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影响了思政教育主要目的。由于教师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思想观念有所不同,如果教师运用过时的举例来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一定反感情绪[1],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限制。其二,没有对思政教育理论进行深入讲解。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对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使得学生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有的教师一带而过,缺少对学生探究思想的考虑,如果教师一味地打击学生想要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对思政兴趣逐渐降低,无法正确的掌握思政理论知识。
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入时政思想的相关策略
(一)合理讲述时政新闻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以时政新闻为切入点,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政的求知欲,使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会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时政新闻包含很多内容,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对时政新闻进行有效选择,把其作为导课的一部分,引起学生关注度。比如,在讲“一国两制”时,教师可以结合港珠澳大桥开通这一事件,让学生观看港珠澳大桥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这座大桥对于经济建设、道路建设、文化建設的意义。一桥连三地,天蛰变通途,通过港珠澳大桥这一时政新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大陆与香港、澳门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爱国情怀[2],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为具象,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深入了解时政思想。
(二)加强对时政热点的结合
时政思想在很多时政热点事件中得到了体现,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要把时政热点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热点事件的前提下学习思政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思政的时效性,还能使学生对时政热点有一定看法,丰富学生思想意识。例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时,教师可以把十九大内容渗入其中,让学生了解十九大主要思想,教师可以开展时政专题,通过情境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时政理论,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时政专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的掌握时政内容。此外,在对时政热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时政热点视频,并将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创设轻松的思政课堂氛围。
(三)提升时政话题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高校教学的重点,与思政教学目标相一致,话题即问题,因此,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引用时政话题,让学生学习的同时可以相互讨论、思考,达到探究的目的。例如,在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通过毕加索的《阿尔及尔女人》拍卖1.79亿美元为时政话题,此时学生心理会产生一定感叹,对接下来的学习保持较高热情,然后教师对学生这一心理进行有效利用,把课本内容与时政话题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对世界文化有一定了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获取思政知识,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思想觉悟,达到内化教育的目的。
结语: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渗入时政思想有着积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学生对思政学习树立正确观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价值观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贺晴.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8(04):13+15.
[2]黎晓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13):9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