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新教材中并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将其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取向更侧重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41-01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难学好的,也是导致学生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过去,我们形成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它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高超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相协调,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新教材中并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将其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因此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好处,让他们喜欢数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一题一解,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插上翅膀自由地在思维领空里翱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浅谈我在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几点认识:
  一、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学会认真审题,全面掌握题意,并能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审题不过关,不知从何入手,导至最后怕做应用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不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不意单单是结果,更应注意渗透学生方法的培养,努力做到:
  1.读题是前提。
  认真读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读题”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动手画一画”是方法。
  特别是在教学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也是理清题意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对题目中出现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情景、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
  二、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关系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
  1.培養学生解一般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淘气身高155厘米,笑笑比他矮21厘米。笑笑身高多少厘米?当学生弄清题意后,老师就提问要想求笑笑高多少厘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淘气的身高和比笑笑多的身高)用哪个等量关系?(淘气的身高-比笑笑多的高度=笑笑的身高),题目分析下来找到等量关系,只有这样分析等量关系,学生才能找到解应用题的途径,才能列式解答。
  2.培养学生解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不管是分数应用题还是百分数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分析都要找到题中的关键句,也就是分率句。在分析分数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先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再写出三个字的等量关系即单位“1”×分率=要求的量。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东西相距多少千米?从分率句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单位“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数”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数乘52/55等于东西相距的千米数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数×52/55=东西相距的千米数。不管是分数乘法或分数除法应用题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关系,只要找到了等量关系,再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可以顺着题意找,找到等量关系后设未知量为x与已知量共同参与列式。例如,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它的等量关系顺着题意,用原有的重量减去卖出的重量就等于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据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x-5×7=40)。
  三、注重培养学生列表或画线段图的能力
  画图分析应用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整个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应用题是比较抽象的,用列表或画线段图分析能帮助学生弄清题里各数量间的关系。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和标准量的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教学时,我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训练,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注意线段的规范性以及作图的灵活性,运用补、截、移、叠等作图技巧,讲究作图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性。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军著.《对当前应用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山东教育》,2005第5期.
  [3]詹怡然.《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探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