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作为监管部门,需要针对动物性食品的特点,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加强对动物性食品生产的监管,从而保证动物性食品质量。本文结合兽药残留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产生的不利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兽药;残留;动物性食品;安全影响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动物治疗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对动物生长发挥了十分中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兽药在食用动物的应用,药物残留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些年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反映了我国动物性食品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作为监管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兽药使用标准,规范使用程序,控制兽药使用量,不断减少兽药残留对人们身体的危害,保证社会的稳定。
一、兽药及其残留
兽药就是用于治疗畜禽疾病或者动物保健的药物。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化学药物、生物药物被开发出来用于动物疾病治疗、保健等,以促进畜禽生长、改善动物肉质品质,因此很多添加剂都被纳入到兽药范围内。
兽药残留就是使用兽药以后,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以及器官中的药物原形、代谢物以及杂质等。根据实际情况,兽药残留包括很多种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抗生素类,抗生素主要发挥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比如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以及诺氟沙星等。第二,抗寄生虫类药物,能够有效杀死或者驱除畜禽的寄生虫,常见的药物主要包括有机磷化合物等。第三,激素类药物,主要促进动物生长与发育、提升繁殖产量,比如甲地孕酮、乙烯雌酚等[1]。
二、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原因
养殖户没有按照标准使用兽药。第一,没有遵守修药期的规定。修药期就是畜禽屠宰及其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允许使用的停药时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政府对部分州进行了深入的兽药残留调查,经过检验人员检验,很多养殖户都没有严格遵守修药期,有将近30%的猪在屠宰前使用过抗微生物,10%的猪肉里出现兽药残留,人们食用了这些猪肉后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第二,滥用违禁药物。有的养殖户为了增加畜禽的体重和瘦肉率,会在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或者瘦肉精。2018年12月,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公司经营的牛肉(牛肋条)进行检测,其中不合格项目为克伦特罗,经检测实测值为1.09微克/公斤。克伦特罗属于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被称为“瘦肉精”。根据检测人员分析,养殖户在牛的饲料中添加了瘦肉精[2]。第三,兽药使用不合理。在兽药使用过程中,国家对药剂量、用药部位以及用药途径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一旦出现兽药滥用或者超量使用,就会大大增加兽药残留的风险。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有的用户在鸡饲料中添加了乙醇,又添加含有乙醇的预混料,就会导致乙醇含量超出标准。
在动物性食品保鲜过程中使用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保鲜过程中,管理人员会利用抗生素等防止微生物的生长。比如在牛乳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可以防止牛乳变质,但是与此同时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药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加工过程中,有的加工企业为了提升食品的卖相,业会使用碱粉、销芒以及食品添加剂等,这些都会导致药物残留。
环境污染导致动物性食品出现药物残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工业“三废”和城市有害垃圾会污染水源,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动物和人的身体内部,从而产生极大损害。从目前来看,我国畜禽类饲料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动物食用受到农药污染的植物后,农药就会残留在动物体内,从而出现药物残留的问题。
三、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
对人身体的不良影响。第一,产生毒性作用。如果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过大的动物性食品,就会产生慢性中毒,如果在人的身体内长期累积,超过一定范围后就会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比如磺胺类药物会对人的肾造成危害,尤其乙酸化磺胺会降低尿的溶解度,出现结晶现象,损害人的内脏;链霉素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出现耳聋。第二,出现过敏反应。人们经常食用低剂量抗菌药物,就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变态反应,比如青霉素、磺胺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青霉素残留问题,青霉素对人的神经系统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根据相关统计,对青霉素过敏人群大约为0.7%-10%,严重的会出现过敏休克或者致死。第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苯丙咪唑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抗寄生虫的药物,可以有效杀死虫卵等,但是一旦超量,就会诱发潜在的致癌和致突变的效应。另外,雌激素以及硝基咪唑等也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第四,对人的胃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人的肠胃中含有大量菌群,它们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平衡与制约,但若长期食用含有抗微生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就会抑制或者杀死肠道内敏感菌群,提升菌群的耐药性,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诱发各种肠胃疾病,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第五,激素的副作用。人们食用低剂量激素的动物性食品会产生积累效应,对人体的激素分泌体系和正常机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固醇类和兴奋剂类,会破坏人正常的代谢功能。
提升细菌的耐药性。长期食用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导致人身体敏感菌产生耐药性,在人们感染以后,再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下降,增加实际的治疗费用。根据相关历史数据,人和畜禽每剂肌肉注射剂量不能超过20万IU和60-80万IU,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畜禽肌肉注射剂量超过了300万IU,而成人经脉输液剂量为240-2100万IU。在奶牛临床上,青霉素输液量超过了160万IU-1160万IU×3支/次。
四、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动物性食品监督标准。为了有效检测出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标准,规范養殖户对兽药的使用。从国外来看,2014年开始,美国计划用3年时间禁止在饲料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2015年9月11日,欧盟发布兽医使用抗生素指导原则:要避免预防性用药;预防性治疗、饲料和饮水给药都须兽医处方,养殖户个人不能私自开药;在动物给药前应进行敏感性试验,首选窄谱药物,避免广谱药物和复方,有效减少兽药残留;减少使用具有传播交叉耐药倾向的药物;WHO列为重要的药物只能人用,只能兽医处方用于宠物,但是食品性动物不得使用,以提升实际预防的效果。从国内来看,2015年,我国农业部发布了2292号公告:要求在食品动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沙星类兽药。
从源头做好兽药残留控制工作。通过上文论述,兽药残留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兽药残留,管理部门需要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加强饲料加工、动物养殖、屠宰加工、储藏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不断严格检测标准,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管控,对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动物性食品进行统一的规范与管理,从而有效减少药物残留。作为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GPM、HACCP等管理标准,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优质的肉食品供应基地,提升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不断开发新型兽药。作为兽药生产企业,需要结合不同兽药的特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开发高效、低残留、绿色兽药,从而代替传统的残留量大、容易诱发疾病的兽药。比如可以开发中草药兽药、微生态制剂,有效降低兽药的毒害,从根本上改善兽药的品质,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的药物,保证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同时,从事养殖的企业应严格遵守兽药的使用规定与用途,明确使用对象、规范使用途径、合理使用剂量。
参考文献
[1]高静荐,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影响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10):50.
[2]曹芹,毛钰森,陈建悦,何晶晶,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对我国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基于公共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01):155-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