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源整合在高中哲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及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等使得高中学段的哲学教与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哲学教学也一直保持着刻板的模式。切实转变哲学课堂生态、提升哲学课堂魅力需要把握教学资源这个重要抓手,妙用个性情境演绎共性理论、善用时政素材解读教材语言、巧用实践活动体验学科逻辑;同时自主开创多种资源,使得新颖文本资源、适切乡土资源和时代信息资源形成合力,不断丰富哲学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哲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资源整合;哲学课堂
教学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被参与教学的师生所利用的一切要素,涵盖人、财、物、信息等各种为教学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类素材。”哲学课堂教学资源即在高中哲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所运用的教学材料或素材的总称。课程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优质、适宜、生动的教学素材或材料是打造有效乃至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思维情境的创造和带入”,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思维碰撞,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思维、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如此看来,是否具有丰富的哲学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整合哲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在实施新高考改革之前,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体系依然是沿用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大版块,虽然四大版块彼此联系却又各具特色,哲学教材内容较其他版块内容而言,高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加之其他方面的多重原因,使得现存哲学课堂一直保持着类似公式化的教与学模式,要转变这种哲学课堂教学生态,就需要重新审视哲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挖掘与整合优质、适宜的素材资料。
1.改变哲学教学现状,提升课堂魅力的需要
讲授哲学知识体系,一定绕不开哲学原理,这些原理是从人们具体的生活中提炼出来、且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具有高度的思辩性与抽象性,属于理论共性知识的一般概括。但对于接受这些原理知识的对象——高中生来说,他们尚处于思维发展上升时期,生活阅历也不是很丰富,在理解这些原理时容易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这也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教师有时也难以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最后哲学教学只好采取演绎式的数理化学习方法来完成——即像记忆公式一般地去记忆哲学原理,而后套用或代入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哲学教育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哲学教育教学问题,但很难保证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所以要使哲学教育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改变这样的哲学课堂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魅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寻找现实生活的优质教学资源。
2.落实学科素养,助力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育教学从来就不是静态、单向、你给我收的知识接受,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它是预设性与生成性并存的鲜活过程,所以,学生主动参与并充分释放思维张力是不可缺少的,而这又离不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通过适切的多种资源来营造思维情境,用情境来刺激学生产生困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等,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一步步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积淀有助于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各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会伴随他们一生,甚至成为影响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课堂层次与格局、给学生提供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就离不开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二、整合哲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具体策略
课程教学资源遍布广泛,但它需要教育者去发现、寻找、选择,把凡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拿入教学领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所服务,而哲学学科知识的理论性和导向性均强,这使得教育者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挑选哲学课堂教学资源,从而凸显政治学科特色。
1.妙用个性情境演绎共性理論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中阶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既是对具体情境的最高抽象,又要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正确指导。所以教育者进行哲学教学资源整合,要从多方面挖掘个性情境材料,通过教师展示情境使学生进入到个性生活情境的思考中,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张力,促使学生对哲学理论的认识模式从演绎式转向归纳式,即通过自主思考、体悟,总结出一般结论,这样学生就把情境与理论结合了起来,把知道哲学原理与弄懂知识连接了起来,也解决了理论的活学活用运用问题,化解了哲学教学困境。
比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素材资料以及中山市各镇区组团发展战略这些避免空洞假设的,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哲学知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蕴藏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真实的情境可以避免说理时的强硬灌输,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接受。
2.善用时政素材解读教材语言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政治性作为其突出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教材言语体系,政治方向与原则性是一定要注重的,但同时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不断与时俱进,政治教材的多次改编就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哲学原理一般较具有稳定性,但用哪些资源、材料来解读同样的哲学原理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值得教育者思考,所以进行教学资源素材的选择与整合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正在发生乃至即将发生的国内外事件,用时政语言和教学情境来解读教材特色用语,如此才能更加彰显政治学科特色。
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笔者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区的位置,思考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在介绍世界湾区背景知识时又将世界几大湾区与中国湾区建设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将地理与政治知识联系。总之,这些时政素材使得稳定的原理也鲜活起来了。
3.巧用实践活动体验学科逻辑
每个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这又构成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选择哲学教学资源时,要注意思想政治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但是哲学作为产生于实践的一种智慧,重在指导生活,关注实践逻辑,使学生能够运用哲学原理去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选择或问题,所以可以巧借实践活动,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笔者有一个作业设计是,请学生来解读中山市组团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或者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哲学原理知识,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这种可选择性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也将哲学原理的思辩性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了起来。
三、发挥多资源合力,充实哲学课堂
开发是整合哲学教学资源的内在之意,它需要教育者大胆应用或自主开发多种资源,巧借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的合力,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教学材料。
1.开发新颖文本资源,探索实践活动型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多种素养的综合型课程,这启发我们可以尝试采取活动型的教学方式进行哲学教育。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两部分,教材挑选了画家黄筌改动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是否算是人的一部分及木桶和木板的对话等素材资源,简明形象、内涵深刻,但它们也稍显分散与陈旧,所以笔者在进行教学实施时,采取了案例教学、一例到底的设计,把握重要概念——整体、部分、系统等,以主题引领方式,精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议题,创设问题情境,同时重在设计小组探究活动,通过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对全国经济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中山的发展前景有何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及其辩证关系,进一步以“各城市该如何发展才能使粤港澳大湾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合作探讨活动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的哲学方法。
2.挖掘适切乡土资源,打通理论与现实之门
贴近生活、关切生活是哲学教学的最大特点,远离学生生活的哲学课堂必然是僵硬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寻找哲学课堂资源时要巧用乡土资源这一重要资源要素,选好、讲好身边的故事。
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的教学上,笔者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资源,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珠三角学生所在的区域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中山的发展前景的作用和各城市如何促使粤港澳大湾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可以使学生收集、探索自己所在镇区、市区发展存在的优势及发展战略,提升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组团式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乡土资源的挖掘中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这种真实、直观、熟悉度高的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使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死板的知识形象化,更易被学生接受,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知识,改变哲学教学“看不见、摸不着、听不懂、理不清”的困境,增強哲学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运用哲学原理的能力。
3.更新时代信息资源,打造时代化政治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全方位的眼光——历史、国情、辩证、文化、国际的眼光,使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质疑、反思、实践等,学懂、信任并使用马克思主义,这要求教育者要具备时代化的眼光,关注时代要求和信息化环境下的变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等,及时更新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精选、重组课程素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比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中,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选取当前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素材,时政感较强,同时给学生整合、精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如通过专家对湾区建设的论坛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湾区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等,在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成果中渗透哲学原理,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哲学课的时代感。
开发、整合哲学课堂教学资源是改变哲学课堂教学生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会促使哲学教育的价值旨归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锦飞,张丽芳.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刍议——以中学哲学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1).
[3]陆国良.乡土资源在《生活与哲学》教学环节中的运用——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7(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