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破”与“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增强其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必须正视和破解的问题。在全面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认知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破“容易应对”之观念,立“学高德厚”之形象;破“我教你听”之困境,立“春风时雨”之人师;破“熟视无睹”之惯性,立“解除瓶颈”之良师;学生要破“要我学”之误区,立“我要学”之理念、破“知其然”之虚功,立“知其所以然”之学问、破“专业唯上”之偏颇,立“全面成长”之维度。“破”“立”结合,教学相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破与立”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深入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认知和学习情况,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状态,剖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尽人意等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破”与“立”,寻找应对的办法与途径,2018年3月,我们在长沙师范学院2016级、2017级本科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21份,收回有效问卷1721份。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1208人,大二学生513人;男生350人,女生1371人;中共党员16人,团员1638人,其他65人;理工科类学生387人,文科类517人,艺术类620人,其他197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1]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认知和学习情况
  (1)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7%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有必要,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4%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可以看出,80%以上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认同的,有近20%的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存在误区。
  (2)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作用
  21%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可行的,62%的学生认为可行,14%的学生认为不太可行,3%的学生认为不可行。1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未来生活非常有帮助,6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19%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2%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同时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有帮助。但是,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几乎没有帮助,表明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认可度到了临界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2]
  (3)对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
  14%的学生对思政课非常满意,45%的学生对思政课满意,32%的学生对思政课比较满意,7%的学生对思政课不太满意,2%的学生对思政课不满意。大部分的学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还比较满意的;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在10%以下。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有必要的并且认为这门课程可以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同时对未来生活有帮助,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思政课比较满意。
  2.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识比较浅薄,并且学习兴趣不大
  (1)对课程了解度存在问题
  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部课程的了解如下:7%的学生非常了解,40%的学生了解,49%的学生不太了解,4%的学生不了解。11%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感兴趣,43%的学生感兴趣,43%的学生不感兴趣,3%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到反感。上述数据说明:53%的学生对大学期间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了解,近5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2)学习目的模糊
  将近50%的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于外部因素例如:是必修课必须要上,受学校课堂纪律约束,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学分。50%的学生是受老师讲课的吸引力进课堂,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进课堂。假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选修课,只有42%的学生认为大部分学生会选修, 50%的学生认为很少有学生会选修,8%的学生不会选修。[3]
  (3)学习态度欠佳
  49%的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論课会认真听讲做笔记,41%的学生只听不做笔记,6%的学生看其他书或打瞌睡,4%的学生心不在焉,根本不听。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逃课是由于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学生自律性不强和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专业关系不大也占比较大的比重。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了解不足、兴趣不大。[4]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懈怠的原因
  (1)教学方法问题
  调查表明,7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3%的学生认为教师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2)教师亲和力问题
  2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言谈举止、年龄、性别、个性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个人修养是老师讲课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3)考试评价机制问题
  现在思政课考试全部为开卷考试,大部分学校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网络学习或实践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几个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50%左右。有46%的学生认为卷面分只要六十分,23%的学生因为平时没听课,担心答不准,7%的学生认为及不及格都无所谓。部分学生对待考试态度不端正,无论是正常考试,还是补考,少数不愿意花时间翻书答题。论述题、材料题懒得答、不会答、不敢答,更不愿意动脑子思考答题。
  (4)学生本身问题
  18%的学生认为理论功底欠缺,掌握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
  总之,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509人,占29,57%;教学内容问题454人,占26.38;社会大环境影响问题,占529,30.73%;教学手段问题422人,占24.52%;其他474人,占27.54%。   4.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
  (1)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68.44%的学生认为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热点、难点;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老师要有学术造诣、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2)对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
  7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定期使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 43.92%的学生认为必须改革考试评定成绩方法;46.4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55,2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调查表明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为参观考察的学生占26%,最喜欢社会调查的学生占17%,最喜欢志愿者服务的学生占32%,最喜欢校外走访的学生占25%。对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考察报告70%的学生会认证对待、积极参与。丰富的课堂、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的“破”与“立”
  1.教师的破与立
  (1)破“容易应对”之观念,立“学高厚德”之形象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首先要破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部强,容易应对的观念。作为教师应该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的重要途径。只有静下心来,原原本本地熟读原著,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常读常新。只有读进去了、读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教学才能自信自如,深入浅出。
  (2)破“我教你听”之困境,立“春风时雨”之人师
  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需坚持方向维度、理论维度、转化维度和服务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困惑和需求实际。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接近00后的新生代,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猎奇心理强,这是大学生正常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亲和力,板起面孔说教,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重要的思想也无法在学生身上引起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困惑和实际需求,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其所惑、所需、所求和关注的兴奋点,采取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生动活泼、朴实亲切、情理交融、贴近大学生实际的语言,把学生关心和疑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学生才能真学、真懂、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3)破“熟视无睹”之惯性,立“解除瓶颈”之良师
  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是理解和接受并且认为有必要、对生活有帮助的,但仍存在一部分的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认为其学习内容对生活毫无帮助,与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关联不大,甚至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及不及格影响不大,连考试也消极对待。总体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主题的宏观性与学生兴趣关注的微观化之间的矛盾,二是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与学生认知方式的感性化之间的矛盾,三是课程价值观的一元性与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应该说,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感同身受,熟悉它、了解它,也正视它,力求破解它,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它,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之功化解课程主题的宏观性与学生兴趣关注的微观化之间的矛盾;用直观、鲜活、生动的案例解除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与学生认知方式的感性化之间的矛盾;以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破除课程价值观的一元性与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2.学生的破与立
  (1)破“要我学”之误区,立“我要学”之理念
  从问卷结果看,将近50%的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于外部因使然,因为是必修课,学校课堂纪律有严格约束;为了拿学分,为了应付考试,不上不行;如果是选修课,选课的学生比例不容乐观,是客观因素“要我学”。这种观念、这种误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必须旗帜鲜明予以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性质是体现和执行党与国家意志,从核心价值来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主体内容来看,重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好,要有不能成为“危险品”的忧患意识,从心底里重视这门学科,深入了解、重新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与价值,端正态度,自觉学习、认真学习,真正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2)破“知其然”之虚功,立“知其所以然”之学问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说:“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知其然”是指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知其所以然”是指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說,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过,如果师生都不能把课程教学深入到“知其所以然”这个层面,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的症结所在。因此,作为大学生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知其然”层面,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探究“知其所以然”,绝不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把过去比较零碎、比较肤浅的知识上升到全面、系统、深入的阶段。唯其如此,才能激发求知欲望,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3)破“专业唯上”之偏颇,立“全面成长”之维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道德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我们应该审视新时期人类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全面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当代大学生认为学好了专业课程,走向社会就有立足之地,对专业学习、技能训练比较偏重,无论时间、精力不惜投入。这些认知与行为本身值得肯定。问题是部分学生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为由,对公共必修课抱着应付态度,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心不在焉,这就是偏颇心理所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的问题,是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必须引导他们认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用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完善与超越。
  参考文献
  [1]陈绍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成绩和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2]卜路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5).
  [3]]袁文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艺术及其把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1).
  [4]邓卓明,卢景昆.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四个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6z2.
  作者简介
  段振榜(1963.07—),男,湖南娄底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