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一机集团站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靠人才和创新去赢得先机。
  这是触及骨髓的深刻调整
  一机集团大力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了由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兵器技能带头人、兵器首席技师构成的技能等级晋升序列,搭建起了技能人才成长阶梯,形成了技能人才梯次格局,通过广泛运用职业技能鉴定、创新成果评定、技能大赛选拔等方式,使技能人才及时晋升职业资格。
  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在公司层面开展了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工具钳工、焊接机器人、数控编程、履带车辆驾驶员、造型工七个工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全年各层次的培训、练兵、比赛参与职工超过两万人次。
  这是另辟蹊径的观念革新
  一机集团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包头市鹿城英才计划”三大人才工程,凸显出一大批核心技术人才。近年来,新增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6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3人;新增1支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1人被评为“草原英才”专家,新入选“包头工匠”8人、包头市“鹿城英才”专家23人。
  打造了4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座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2座包头市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数量继续稳居兵器集团和自治区首位。
  这是高亢激昂的出征号令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一机集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企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组建起多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用新知识、新技能推动公司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人尽其才、技术强企的新局面。
  有底气——不做“学霸”,靠技能也能改变人生
  坦克车体近千条焊缝,他牙咬焊帽,单手完成;超薄钢板焊枪绣花,14公里繁难焊缝无一处漏点……他便是被誉为“独手焊侠”的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一机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卢仁峰。他在实践中累计的多项创新成果得到了理论固化并逐步推广应用:“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带水带压焊接技术”“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熔化极氩弧焊接技术被应用到“神舟七号”推力系统。
  2011年,卢仁峰拥有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双手,稳、准、巧,只要拿起锉刀,一丝不抖、干净利落;一双眼,明、锐、灵,只要盯准目标,结构图便浮现脑海——他,是被评为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届“兵器大工匠”的一机集团钳工张学海。张学海把钳工这项机械行业中最基础的工种发挥到了极致:他仅凭一双眼睛、一把锉刀,平面加工就能精确到0.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四十五分之一。
  2013年,“张学海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这些头衔和荣誉在赵晶参加工作的十五年里不断的“砸”在了这个80后的头上。赵晶,一机集团数控车工,是个不折不扣的“双料”技能人才,经她研究设计突破的生产窄口近70余项,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2017年,“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子挂在了她工作了十五年的车间里。
  接地气——科技成果推而广之,垂直领域遍地开花
  在一线的实际操作中,提质增效与技术攻关藩篱交织,新材料应用与工艺优化烦恼叠加,当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与技术创新中亟待破解的问题浮出水面,就更加呼唤“技能大师”的力量。
  随着“机器换人”的自动化发展进程,卢仁峰带领他的团队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车体自动化焊接方面。利用焊接机器人手臂与变位机的多轴联动技术,目前已实现门窗口盖类产品自动化焊接,逐步解决手工焊接操作劳动强度大和焊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其中某履带军品大部件自动化焊接率由20.8%提高到40%,某车体小部件自动化焊接率由10%提高到55%;轮式车体自动化焊接率由58.3%提高到90%。
  在面对安防车、坦克大赛参赛车、阅兵车辆等科研车型集中,外观质量要求高、技术精度要求严、生产进度要求急的严峻生产形势,张学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了自动装填及动力辅助系统核心零部件科研试制任务,利用三维柔性夹紧平台等设备和工具,定方案、找方法、做工装,先后完成了8个车型39项新产品的科研试制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了科研试制费用投入,节约资金1200多万元。
  为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前沿数控技术,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出了“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研究项目。该课题主要针对各种基数大、规格多、工序繁、效率低、废品率高的零件加工,采用编制宏程序的方法,将不同的规格数据作为程序变量,建立数控程序模块,实现在一个程序下调整变量数据加工不同规格零件的目的,实现了数控程序模块与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零件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其平均废品率降低30%,单件加工时间由改善前的65分钟缩减为5分钟,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班产量由从前的30件提高为80件,刀具费用节省30%,原材料费用节省5%,全年可节约47万余元。
  有人气——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
  随着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服务一线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吸引更多的青年勞动者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坚持提高技能水平,逐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公司工匠精神氛围,使一机集团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工匠精神渐入人心。
  “大家都可以做工匠,都可以自学成才”   为使一机集团广大青年焊工技术水平得到质的提高,卢仁峰大师工作室成员在一机集团范围内举办了技术讲座7期共14个班;举办大师讲坛一期,推广大师及专家的先进操作法;累计对224名申报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室承接了一机集团原有“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导师工作分站”、焊接培训学校、焊接实验室和新产品培育基地等机构的职能,以技能人才培养、工艺创新及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培育为主要工作目标,为公司的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等工作提供保障。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技艺的传承需要学习、积累、再传授的过程”
  作为身怀绝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学海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以“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把生产设备搬进了教室,实行实景教学、现场教学,开创了兵器行业技能工人实操培训新模式。在生产一线选拔具有培养条件的技能人员,通过“传、帮、带”和“学、练、赛”的培训模式,着重培养公司急需的“一专多能”的钳工、焊工、数控操作工,为公司各条生产线输送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了一大批80后、90后青工学技术的热潮。
  “点菜式培训,保证学到的技能能用、会用、管用。”
  着眼未來,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理论培训与技能训练、技术攻关与创新引领相结合的“双结合”工作模式,利用每周六晚下班时间开展数控车在线加工软件、加工中心在线加工软件培训,3D打印、工具钳工等课程。此外,还开展了“点菜式”培训,由一线职工自己提出技能培训需求,工作室组织相应工种的专家成员进行针对性授课,通过有的放矢的培训,保证学到的技能能用、会用、管用。
  回顾一机集团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公司在困境中崛起,在危机中超越,无一不是靠人才来实现的。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机集团将更加利用好、巩固好这一优势,更加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加强技术合作交流,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向着科技强企道路全速前进,成为兵器工业建设世界一流防务集团的主力军。(作者单位:内蒙一机工人报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