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乐此不彼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从调控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晓之以理,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信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优化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方面,不断挖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053-02
作为不直接参与一切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潜能,也才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在上课时易处于兴奋状态,但也存在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借助体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优势,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有利渠道,积极创设各种机会,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1 调控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体育教学中的情绪调控,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最佳的体育学习状态,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如何诱发和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已深受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良好的情绪,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情绪并不是单一的,在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有愉快、好奇、兴趣、焦虑等四种情绪,只有合理地整合这些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能,促进学生带着一颗享受运动乐趣的心态,踊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与训练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诱发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如为了诱导学生好奇的学习心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组织学生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在课前播放了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員——科比最后一场比赛的录像,学生无不为了科比拿到了不可思议的60分而惊叹,无不为了作为年龄最大的球员——科比有如此卓越的表现而折服,从他们流露出的眼神及跃跃欲试的良好情绪可看出,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想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练习效果可见一斑。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可一改以往采用的“定距跑、定时跑、测验跑”等单一的教学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学生熟悉的“你追我赶”的游戏进行教学,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素质、耐力、体能等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距离,创设了“你追我赶”的练习气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了学生必胜的信心,又激发了学生非完成任务不可的学习斗志,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
2 晓之以理,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然而在学校日常的教育中,多数人却给以体育“次科”的地位,许多学生对学习体育认识不到位,对体育课的学习持消极态度,对课外运动训练敷衍了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其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反之,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惰性,进而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身为一名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思想动员和教育,端正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让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重要性;要加强与学校、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共同参与孩子的体育学习与监督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及时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运动能力等情况,促使他们学有所成,练有所获;要不断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培养学生勤奋、自信、坚忍不拔、团队精神及吃苦耐劳等良好品质;要改革课堂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上还给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体育并不是单纯为了应付测试,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倾向,尤其对于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较差学生,教师要给以更多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选择、开发、引入符合体育课程性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例如,将“啦啦操”、“橄榄球、搏击操”等体育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些教材内容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受广大学生的普遍喜欢,既展现了新时代初中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良好风貌,也达到了中学生参与新兴体育项目锻炼带来的心理效应,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树立信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学生就会拥有良好的体育学习状态,产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被动乃至应付式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鼓励、肯定与赞扬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拓展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领域,采取巧妙、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知识竞答、观看运动技术图片、介绍优秀运动员事迹等新颖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上课过程中,提出學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好奇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比较稳定、持久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释放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激情。又如:在进行排球传接球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观看2018年女排世锦赛我国队员在比赛中的录像,并借助PPT文字、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然后截取女排队员在比赛中的传垫球技术片段,并进行多次的回放,教师再“同步”进行动作技术要领的讲解,这不仅储备了学生的知识量,初步记住了传接球的技术要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热情,活跃了学习体育的浓厚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有了以兴趣为突破口的非智力因素牵引系统的牵引,体育学习效果必将有所改观。
4 优化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及身心发展等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法,因材施教,有目的地组织教学,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及时赞赏、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纠错、否定他们的错误,不断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以此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要加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丑美的能力;教育学生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及遵守纪律、讲究规则的良好道德风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人尽其才,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如:为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教师可多创造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的机会,如:在分组拔河比赛中,教师让学生体会到他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集体成员中的一个,代表的不仅仅是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集体的荣誉,集体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建立在个体的努力之上,这样才能昭显团队精神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教师结合学校现有条件与学生素质基础,安排一定强度的运动负荷的练习内容,如“跨” 、“跑”、“跳”相结合的体能综合练习;在天气较为炎热的气候下,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让学生在流汗、喘气、胸闷、恐慌等复杂的条件下,体验到坚持与放弃,成功与失败的心灵感受,培养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及“胜不骄,败不馁”等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当然,非智力因素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培养的形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体育教师要立足平时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发展技能,掌握技术,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林立全.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J].林区教学,2017(9):68-69.
[2] 李春娥.“兴趣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8(3):26-27.
[3] 马建荣.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0):35-37.
[4] 沈剑虹.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7(9):63-64.
[5] 罗湘林.体育教学中情绪调控的策略[J].四川体育科学,2018(8):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7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