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脂血症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又是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然而高脂血症在中医学上并没有其名,从中医学角度来探讨其病在中医学上的相关范畴、其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
  [关键词]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256—01
  关于"高脂血症"中医研究的源头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时期。《内经》最早提起"脂""膏脂"这一名词,如《灵枢.卫气失常》篇说,脂者,其血清,气滑少"。在《灵枢.血络论》及《灵枢·逆顺肥瘦》中都提到:“其血黑以浊”,说明了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痰瘀互阻,结于血脉,与现代高脂血症的特征有着明显的一致性。据以上关于膏脂的阐述,我们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述的膏脂指的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血脂。根据其不同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归入"痰浊”、血瘀"等中医病证范畴
  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论述
  中医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病的原因无外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外因与饮食结构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内因是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
  1.1 食肥甘厚味:食肥甘厚味是导致又是导致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正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痰湿可困遏脾阳,使脾失健运,及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失常,致使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导致痰瘀胶结于血脉之中,可使津血稠厚,不易流通,而导致高脂血症。
  1.2 过逸少劳:《世补斋医书》中有云:“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否则五禽之戏,……夫逸之病,脾病也。”可见,过逸少劳可致脾气虚弱,水谷精微生化乏力,清浊混淆而发痰瘀之症。
  1.3 情志失常:中医理论认為,人的七情波动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失调,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等,从而导致杂病丛生。如肝郁化火,炼液为痰,痰涎凝聚,脂浊内聚,血脂可增高。
  1.4 脾失健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饮食人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肤,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脾主升,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于五脏和经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膏脂的生成需要依靠于脾的运化功能。
  1.5 肝失疏泄:肝主疏泄及藏血,喜调达而恶抑郁。《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只有在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运行、水液代谢及食物消化等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若肝失疏泄,气机的运行失常,气滞则水湿滞,脏腑功能受害,必然出现津液代谢失常及气机不利,则血L瘀水停;津液与血液运行失常,留而为痰瘀。若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肝脾失调导致阴阳气血失和,痰浊丛生,久则痰瘀互阻,阻滞血脉而发病。
  1.6 肾虚失司:肾主一身之阴阳,为五脏六腑之本;肾主水液,对水液的代谢具有主持和调节作用。正如《赵李合壁·杂症门》中云:“夫痰者水也,其本在肾。”张景岳也曾言:“痰之本无不在肾。”认为痰湿的生成,与肾相关甚密。水液之浊者由肾阳温化和肾气推动而下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若肾阳虚衰,气化失常,则肾对津液调控功能发生紊乱,表现为开阖不利,津液停聚体内而生痰,日久痰瘀浸淫脉道,终致痰瘀。若肾气不足则各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则开阖失度,最终水液停聚为痰,沉积集聚。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灼津,炼液为痰。总之,无论肾阳虚、肾气虚还是肾阴虚皆可导致痰瘀,清从浊化,脂浊停留,浸淫脉道,膏脂渗于血中而成,最终变生成现高脂血症。
  1.7 心阳虚衰:心主血脉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及生血以补充血液,其主要依赖心阳的推动及温煦作用。王肯堂曾说:“夫气,阳也,血,阴也,阳动而阴随,气运而血行,阳滞而阴凝。”若心阳虚衰或心气不足,不能温运血脉,则注入于血脉中的水谷精微不能化赤生血及通达全身而停聚可引起心脉不通,浊脂沉积血府,日久可引发高脂血症;同时脂液积于脉管,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妨碍气血津液的正常流通,即可产生疼痛;这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发生机制相类似。
  1.8 痰浊瘀阻:高脂血症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痰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高脂血症的继发因素。任何病因和(或)任何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成痰,阻塞脉道,致痰瘀互结而皆可发为此病。黄学教和罗凤萍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中医学的痰浊、瘀血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
  熊晓玲等人认为高脂血症的分型为中的分型为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证、阴虚阳亢证5个证候,这与《中药新药临宋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证候分型一致。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现代中医学者们根据自己或古人的临床经验总结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大概如下:(1)中成药治疗:如血脂康胶囊、心脉通胶囊等;(2)汤剂治疗: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3)单味中药治疗,如虎杖、泽泻、山楂等;(4)针灸、拔罐及穴位埋线等。(5)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酒、限盐等。
  3 讨论
  总结高脂血症的在中医学上,病因病机复杂,辨证分型并无统一,论治方法多样。总体上说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关键在脾,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痰瘀相随;且脏腑之间相互影响,虚实夹杂。其基本病理是本虚标实,本虚与脏腑虚损相关;标实为痰、瘀,而它们又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痰能致瘀,瘀能生痰,相互搏结于血脉,使血流受阻,因此脏腑功能失调、痰瘀痹阻是血脂异常形成的基本病机。在临床中并非高脂血症患者只具有单一的证型,甚至可兼有两个或以上证型,但多由脏腑虚损,因虚致实所致。我们在临床上针对高脂血症患者,应把握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以防治患者的疾病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晓玲,张云飞,孟繁烨,等.中药及饮食调控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方案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6):71—73.
  [2]郑筱萸.中国新药临床治疗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