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方法:選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精神科收治的86例病患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病例编号,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x2=6.198),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精神科病患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护理干预方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172—01
  精神科疾病是指行为、心理活动上出现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生理遗传、社会环境、神经生化因素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等均是常见疾病类型川。由于病患认知模式较为特殊,可能发生冲动伤人、自杀、出逃等危险行为,对自身和周围人的身心造成危害。当代护理发展方向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服务理念,为保证护理安全,切实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本文对精神科患者施以护理干预,意在探究其对护理安全风险的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整理,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精神科收治的86例病患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病例编号,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例为27:16,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48.12±9.3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95±1.24)年,疾病类型:躁狂症9例,精神分裂症21例,抑郁症7例,癔症性精神病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例为24:19,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49.26±9.5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15±1.32)年,疾病类型:躁狂症12例,精神分裂症19例,抑郁症5例,癔症性精神病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几(P>0.05),有参照价值。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制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目标,加强对病患的巡视和守卫,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采取APN排班制,每班次交接时间应提前半小时,并配置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和把控。对患者暴力行为早发现、早控制,学会有效识别暴力行为信号,提高警惕。
  (2)了解患者病情,熟悉患者家庭背景资料,制定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使其有充分活动的空间。对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多给予其关心照顾,告知其恰当的发泄方式,以免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深入病房与病患谈心,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引导患者家属主动将内心顾虑进行倾诉,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配合精神康复,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3)根据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拟定健康教育计划,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使其掌握自我护理、卫生保健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软件包SPSS 21.0对数据进行评定分析,以率(%)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2例(4.65%),其中烫伤1例,擦伤1例。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10例(13.26%),其中烫伤3例,擦伤2例,外逃1例,护理人员伤害1例,自杀未遂1例,病友伤害1例。
  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研究资料称,精神疾病已成为了中国医疗系统最大的负担,其发病率已远超心脏病和癌症,约占中国人口比例的7%。在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患者大脑功能失调,认知、意志、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攻击行为最为常见,通过极端手段发泄情绪,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严重情况下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在病理方面,精神病表现为由丘脑和大脑功能紊乱产生的异常反应,是一种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疾病,临床上常以电休克治疗。但对精神科病患实施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干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实施措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其朝健康心态发展。从认知、心理等方面入手,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合理安排值班可以均衡整个护理周期内的力量,确保每个时间段有充足的护理人员,加强管理力度,保证护理安全。从研究数据中不难看出,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1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风险,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及他人生命安全,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玲,苏圓圓.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18—119.
  [2]程俊,张瑜,李彦,等.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7(4):80—81.
  [3]翟丽娜,高蕾,李莹.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5(2):233—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