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教育在理工大学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普通高等理工科院校中学生的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一直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肯定。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科学关系。因此,对理工科院校的公共音乐方面的选修课程的学科研究与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教育部,各级教育委员会以及各高校公共艺术部门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的课题。在最近几年,我国理工科院校中的音乐教育总体上来说已经相较于发展初期的前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很难满足理工科大学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路径。本文站在较为客观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各大院校中音乐教育的现状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工作,试图对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与探讨,为了改善中国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推动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行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结构与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提出了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则提出了我国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育;现状与思考;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科技大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国外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
  国外的一些学校在基于“普通学校教育涉及全人教育,影响人们的体育,审美教育,智力教育(包括数学教育,哲学教育,历史教育),”的这种認识之下,目标往往在于“培养理解社会现象和美学的能力,并通过敏感的感受加强个人意识”来使得教育内容得到充分扩展,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迭代。他们的音乐和艺术教育旨在以“引进音乐文化”的方向发展,以“导向艺术作品”为出发点。除小学,初中和高中外,音乐是普通学校的必修课。它还通过对音乐教师的资格的提高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保证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充分与国际接轨,切实地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围绕着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清晰地主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和实用资源。例如在杜克大学中,学生想要获得学士学位则必须完成除必修基础课程以外的文学、艺术、文化,外语,自然科学,定量推理以及社会科学六个领域当中的学习,并且需要达到“一般”的学习要求。并且针对一些程度比较高的学生,国外的部分学校还设置了专门的更具有针对性的高级课程,特别是开设的一些多学科融合的音乐课程,如“媒体音乐设计”课程,结合了计算机和音乐创作,结合了音乐和文学。“音乐论文写作”课程,“音乐剧艺术”等课程将音乐与艺术相结合。
  (二)国内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
  国内的理工科高校大多是通过挂配相应的课程课程,组织艺术团活动以及开展科研项目三个方面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下属的学生艺术团中有多个以音乐教育与素质提升为目的的学生组织,广泛覆盖全校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走上舞台的机会,以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科研方面,学校在提供了合理的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将多个科研项目如“少数民族歌舞赏析”等多个科研项目交付师生共同完成,以及以“让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为主旨,探讨音乐教育与其它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在我国,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较早开展了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因此目前该学校中音乐教育发展较为完善。首先,这所学校作为我国国内最早开设音乐课的几所学校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己经对学生开展了针对音乐教育的培养,在享有悠久的音乐教育历史的美誉的同时,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也往往受到其他高校的效仿和学习;其次,这所学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为充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音乐教育特色,为其它院校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学校最初认识到“本科教育应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文艺知识。努力使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在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后,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和前提,学校成立了音乐研究室,由著名作曲家瞿维担任音乐研究室的主任。教学研究部门成立之初,开设了“外国音乐杰作分析”“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钢琴音乐”“音乐与名歌赏析”等课程。随着教研室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的实力逐年增强,课程规模也逐年扩大,今天又更名为艺术教育中心。
  (三)中国理工科高校在公共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音乐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对国内部分理工科高校开展的音乐教育课程我们发现,课程设置范围大多侧重于五个方面,包括音乐欣赏,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音乐美学等。各类理工科院校提供的音乐艺术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欧洲同类大学的音乐教育相比,课程中世界上其他民族音乐占整体课程的比例较低;第二,以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类型的课程所占的比例也很小;第三,涉及现代音乐方面的课程也较少。因此,高校音乐课程设置方面还广泛存在着课程类型不够多样化,课程设置多侧重于欧洲、古典音乐方面,而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方面的课程设置则较少的情况。
  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管理和评估方法方面,国内大多数大学没有按照国家普通大学艺术课程的管理标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评估。而是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安排课程评价方式,因此往往出现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把关不严等现象。很少有高校对公共艺术选修课有一个良好的评估方式,评价方式单一,比如大多数课程只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写一份心得体会或者课程小论文。在成绩评定方面,因为大多数音乐课程在理工科高校内几乎都是选修课程,因此在成绩评定方面也降低了许多要求,成绩评定的角度一般都是平时的课程考勤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由于中国的艺术教育在改革开放前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长期地处于薄弱发展不良的状态。中国大学的音乐教育问题并不是独立的。受此因素影响,在加上许多学生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历了重视智育而轻视艺术教育的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艺术成就和知识基础差,甚至认为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科学与工程院校参与公共艺术教育所表现出的漠不关心,暴露出科学与工程理工科学生缺乏知识基础,以及非常被动的现状。
  二、建议与措施
  以上作了陈述,列出了当前科学和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所暴露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对我国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针对性措施。具体包括建立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适合理工科院校,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音乐教育机构等等。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音乐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加强音乐教育不能简单地保持在传授音乐知识的水平上,而应该注重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在许多理工科院校,音乐只针对少数具有音乐专长的“特殊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音乐教育逐渐陷入“可有可无”“没有用处”等误解之中。应该将音乐概念作为“非精英”教育充分扩展到音乐教育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权接受音乐教育。正确建立音乐教育思想是否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前提,学校的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它决定了组织和管理,教学和研究,教师和设施等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如果领导者对大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或缺乏理解,音乐教育很难分配有限的财政资源。因此,领导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直接影响着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开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适合理工科院校的音乐艺术课程
  民族音乐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我们还是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因為只有从本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流淌出的情感和精神才能滋养这个民族的灵魂。杨叔子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民族性格,忘记了民族传统,失去了灵魂。它将不可避免地被疏远,并将为历史而自发地埋葬。”在设置具有科学和工科院校特色的音乐课程时,不仅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转移,还要从传统音乐艺术价值的再创造和重塑的角度出发。比如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紧紧扣住四川本土音乐文化这一切入点,以“博巴森根”“川江号子”“川剧”等独具四川特色的文化遗产为内容,以“快闪”和现场舞台演出等形式为载体,让全校师生与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亲密接触相互交融,让古老的艺术作品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终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的目的。
  (三)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使得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切实的提高,相应的,在公共音乐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它应结合音乐学科本身的教育教学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避免照本宣科的说教,让学生与音乐艺术亲密接触,了解音乐艺术的历史和学科分类,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学校在师资方面的配备需要尽量做到科学有效地安排,尽可能做到人尽其用,避免人浮于事等现象。
  三、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理工科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相较于前几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理工高校音乐教育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只要国家从制度层面开展工作,高校师生在基层共同努力,中国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将在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周长征(1963—),女,四川荣县,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杨成浩(1996—),男,四川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