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院校信息化教学推进困境与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使社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使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方式得到极大改进。当前,推进信息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应用型院校面临着组织、机制与制度不够完善,目标不明确,员工信息素质不高,信息环境与系统不够健全,以及数据安全与资金缺乏保障等诸多推进困境。为充分响应数字化校园建设号召,应用型院校应当完善信息化组织、机制与制度,落实目标;提升员工的信息素质与技术水平;健全信息化环境与信息化系统;强化对数据安全与资金的保障。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应用型院校 信息化教學
[作者简介]陆爱武(1968- ),女,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师。(山东 枣庄 27716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特殊教育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KY2017032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9-0054-05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均面临着变革与转型。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实现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信息化教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所在,决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整体效果。各应用型院校只有推进信息化教学,才能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进而占据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教学,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而激活院校发展活力,是各应用型院校与教学研究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一种新兴概念,依托于传统校园的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为发展宗旨。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为基础,以全面改革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将生活服务、师生教学生活管理、校园业务办理和教师科研信息化集成管理的网络虚拟教学环境办公系统。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管理,对院校教学、科研和生活实现网络现代化、管理一体化和信息共享化管理的新型校园,通过将校园内部教职工的日常管理、生活服务、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整合为一体,实现信息呈现的数据化和利用的便捷化。
数字化校园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未来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旨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院校改革发展,跟进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和网络优质课程的整合统一,基于信息化传播路径,使得传统校园的生活、学习、科研和教学转变为数字空间内的生活、学习、科研和教学,扩展了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维度,实现了教学的无限化和便利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院校信息化教学推进,是指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应用型院校的信息化。具体而言,指的是立足于院校的办学规模和社会需要,在院校中使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建设网络信息传输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教学资源在不同移动终端间的传播和共享。应用型院校要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整合校园和网络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高度信息化的业务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统一集成管理校园内的师生个体,将其个人信息数字化并在校园网络上给予登录用户名,管理院校内部的各类资源,将应用型院校的各项工作与服务构建成网络视角下的虚拟信息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院校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的信息化、高效化处理,全面促进校园内部信息交互,实现院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化。
二、应用型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困境
(一)组织、机制与制度不够完善,目标不明确
第一,信息化组织不完善。应用型院校内部缺乏独立的专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部门,院校领导层和各部门负责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内部职能细化程度低,其成员大多为原部门的教职工,信息技术水平不足;院校服务器的运行维护缺乏专业团队,信息系统的相关操作未能在院校各部门内普及。第二,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不健全。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缺乏合理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部门职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不完善,其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费使用和管理无相关条例,且信息化建设过程缺乏必要的资金预警机制;院校现有的用人机制偏向于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短缺,其引进、任用、考核和管理约束制度尚未健全,信息化人才的激励和培训工作还未全面开展。第三,院校数字化建设目标仍未落实。院校未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数据的深度挖掘不足;缺乏数字信息交互中心,对现有数据的分析解读不足;未能建立不同平台的信息交互渠道,师生无法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数字化平台上也未能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资源。
(二)员工的信息素质不高
目前,应用型院校员工信息素养不高,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第一,应用型院校员工对信息化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等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如信息系统建立、管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维护和改进等相关知识;第二,应用型院校员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参与热情较低,反馈不足;第三,应用型院校部分员工忽视校园网的基础作用,在缺乏网络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展相应工作,导致网络问题和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三)信息环境与系统不够健全
第一,校园网络覆盖度不高,信息共享平台有待完善。部分院校校园网仅覆盖图书馆和教学楼,信息共享平台对教学资源和信息服务功能的整合稍显不足,网络课程在师生间的普及度不强。第二,院校业务仍未实现数字化。院校的分支机构未能实现信息化办公,部门之间的信息业务合作统筹不足;此外,院校信息服务的后勤工作缺乏专人管理负责。第三,院校信息传递存在壁垒。院校各部门间数据标准未统一;信息门户建设缓慢,多个部门间信息传递不畅;各项教学管理和业务开展未能集成一体化的信息门户平台,如学生一卡通、师生教学管理和学费缴纳未能统一管理。 (四)数据安全与资金缺乏保障
第一,院校数据安全缺乏保障。院校未能向师生群体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数据管理中心未建立独立的中心机房,现有的设施难以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通风要求;未能及时备份重要的数据,在院校内缺乏专业的安全工作组负责服务器的运行和维护;未建立信息安全防护条例,工作人员的岗位和职责脱节。第二,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院校信息化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未能与外部的运营商进行合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未能逐步稳定推进,信息技术的更新较为缓慢,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筛选过程中未能合理立項;信息化建设渠道短缺,与企业的合作不足,未能吸纳社会资金,在自身建设方面也未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院校信息化教学推进路径
(一)完善信息化组织、机制与制度,落实目标
第一,完善信息化组织。其一,应用型院校要成立信息管理部门,由校长助理和分管院校信息管理的副院长担任部门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有关领导要组织领域专家和技术人才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调研,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推广与实施;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举行工作会议,阶段性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统筹项目开展进度、经费使用情况、规章条例制定和项目的验收和评估工作。其二,信息管理部门内部要成立联络组和数字化建设咨询小组,成员由数字化和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以及信息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该小组要对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撰写经费预算方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小组要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协助院校建立信息化运行的工作模式。其三,院校信息管理部门要建立信息化建设服务与实施工作组,负责院校服务器的搭建与日常维护,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设计、测试、管理和维护;该小组要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结合前期调研工作和项目规划方案,培训院校内部工作人员,购买相关设备和信息服务,并在院校内部推广实施。
第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和制度。应用型院校领导层和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要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不同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一,院校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中,要规定部门每位职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其二,院校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挂钩,考核指标量化为季度和年度指标。其三,在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中,院校领导层要和财务处共同制定经费使用、监管制度,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保障资金链的畅通。其四,院校要建设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针对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人员甄选、任用、培训、考核、激励和管理约束等方面的机制,向优秀人才提供资金奖励和职位晋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训工作。
第三,落实院校数字化建设目标。其一,院校要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引进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数字资源库,统筹教学资源并及时推送至教学平台;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依托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师完成课程设计;利用数字化手段挖掘教学数据,综合教学评估结果,协助师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其二,院校要建设数字信息交互中心,对院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为院校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其三,院校要提供信息的跨平台服务,整合各类教学设备,实现云端、电脑端和移动端的信息互通;各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图书馆、实验室和后勤服务中心要实现数据共享,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其四,院校要统筹建立教学研发、实践训练和教学服务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保证师生在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不同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
(二)提升员工的信息素质与技术水平
第一,强化员工的信息素质。其一,院校要提升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定时组织员工参加信息化建设培训讲座,并在院校内部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主题活动,在师生群体间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其二,院校要提升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与优秀单位进行沟通与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到信息化建设程度高的院校进行参观访问。
第二,培养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其一,院校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的引进、管理、培训、激励和考核体系;人事处要不断引进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信息化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为推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其二,院校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政策,结合自身办学规模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关政策,提高人才的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同时注意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第三,强化应用层人员的信息化办公技能。其一,院校要结合各部门员工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信息化技能水平,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集中各部门优秀人才学习和了解院校斥资建造的信息服务系统,再通过部门内部“传帮带”体制,使广大初级应用层员工掌握相关技能。其二,院校要培养高级应用层员工,分配至各分支机构,进行技术服务,在院校内部举办信息技术交流会,普及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三)健全信息化环境与信息化系统
第一,提高校园网络覆盖程度,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其一,要大力推广和建设校园网络,聘用专业人员优化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楼、图书馆、实践训练基地、实验室、学生宿舍和运动场等;成立信息安全服务小组,对校园内部的网络服务和信息安全进行管理。其二,要整合校内的信息服务功能和线上教学资源,建立跨平台的网络教学课堂,在院校内依托校园网络,使师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工具免费观看,并通过移动端进行教学反馈和学习交流。
第二,院校业务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其一,院校要实现各分支机构的信息化办公,实现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就业管理、公共信息和行政服务等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全面整合与升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统筹规划现有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其二,院校的信息管理部门要及时调研院校内部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后续服务及时跟进,各部门员工要反馈信息系统是否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 第三,数据归一化处理,打破信息壁垒。其一,院校要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管理部门要深度挖掘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逐步完善数据库,提供平台开发、信息资料管理和门户办公一体化服务。其二,院校要综合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精确管理、信息交流畅通、业务协调开展的院校信息门户;整合和完善学生的一卡通服务、师生教学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和院系教学服务信息,建立共享数据库,集成各项查询、管理、反馈和统计等功能,开发出数字一体化的教学服务信息门户平台。
(四)强化对数据安全与资金的保障
第一,强化院校的数据安全。其一,院校信息管理部门要向师生群体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组织院校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信息安全会议;建立独立安全的中心机房,配备良好的电力和通风系统,保证机房的恒温、恒湿和无尘化。其二,院校要向信息安全公司购买云服务器,及时备份数据,信息管理部门要建立信息数据的安全预警机制,保证重要数据的可恢复性;信息管理部门要成立信息安全小组,负责维护和更新院系的服务器,制定相应的安全条例和管理办法。其三,院校要制定安全防范条例,建立安全预警、定时检查和数据危机处理等机制,并实现岗位与责任的关联。
第二,强化资金的保障。其一,院校要缩减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首先,院校要与外部运营商合作,在校园网络的搭建过程中,与运营商签订法律协议,达成合作共识。院校为运营商提供场地、政策支持和服务对象,运营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在院校内部搭建基站和相关设备仪器。院校可将校园的通信服务分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负责,由运营商负责搭建校园的网络系统,统一向院校师生提供手机通讯服务和宽带网络服务。院校的资金业务可交由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负责,实现学生的学费缴纳、一卡通充值等业务的网上办理。其次,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逐步推进,将信息化建设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小目标,对于各项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统筹规划、分步开展,并及时更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工程,及时跟踪社会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并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优先建设使用率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其二,院校要开拓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渠道,财政预算要预留信息化建设的开销。院校要注重开展校企合作,与信息化建设的合作单位进行合作,实行业务委托办理,筹措资金补贴;学生费用缴纳、通信业务办理和教师薪资发放可交由合作银行全权负责,教室和实验室的桌椅制作可交由招标企业统一制作,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供院校开展信息化建设;院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可以向社会推广该模式,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吸纳社会资金的注入;院校要审视自身发展和办学规模,在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课程开设和专业发展等相融合,可将部分教学设备和场地建设资金投入校园数字化建设,促进软硬件建设协同发展。
[參考文献]
[1]许德泓.本科院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州大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2]兰士红.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23).
[3]蒋锦健.信息化平台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7(5).
[4]马玲,李静.基于SPOC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23).
[5]金凌芳.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
[6]颜艳旭.信息化时代地方高校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大学生评教及其自身信息化素养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