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粒沙中看世界 一滴水里见阳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图书简介
  书名:《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
  主编:赵国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该书由5部分构成,通过俞玉萍、朱良才、李镇西、雷夫等20余名中外名师案例,从开学工作、课堂教学、教育理念、教师发展、人格影响等方面启发教育工作者在新時代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
  推荐人语
  在基层农村初中任教10多年,不觉生出许多“烦恼”:为学生的阅读量太小、阅读能力欠缺犯愁,为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家校沟通不畅忧虑,对现在的孩子心灵越来越脆弱而感到困惑……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烦恼、迷茫的根源是教学理念的模糊,以及内心的浅薄与浮躁不安,没能沉静下来认真思考。该书让我们透过一粒粒沙看到五彩斑斓的教育世界,透过一滴滴水看到明媚耀眼的希望之光。
  俞玉萍,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百合班班主任”。她精心撰写学生胸卡上的寄语,用心书写每一则学生评语,激情投入到每一课的朗诵中,对学生满怀期待。她的用心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这不禁让我掩卷沉思:我们与名师的距离既不是地域上的,也不是文化水平方面的,而是心灵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对学生的爱多吗?有没有俞老师那样的宽容和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自己都关注到了吗?对于课堂,自己有没有仔细钻研?相信从俞老师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又一个答案。
  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生前任教于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他大胆进行初一至高三三轮循环教学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学奇迹。孙老师的立场和观点非常明确:“作为一个中学老师,面对流俗,我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自己的‘小气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小气候”,他培养的学生不仅成绩一流,而且后劲十足,进入大学后,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孙老师的课堂也是精彩纷呈,他能从希腊字母讲到希腊文化,再讲到欧洲,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认为学科间本无界限,应该相互渗透。通过孙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审视自身: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不是有点陈旧、老套?有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平时教学中,自己是不是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没能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教学视野是否开阔?多一些追问,或许,我们就能少一些迷茫。
  朱良才,山东省特级教师。他来自农村,起初是一名民办教师。从民办教师到特级教师、全国创新教育优秀教师,他对敬业有着独到的见解:敬业可分为两种,即“量性敬业”和“质性敬业”,前者指时间、精力的高投入,疲于奔命;后者指增加情智内涵投入,以情智提高教学质量。他的故事其实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很好的励志样本。将情智内涵投入教育,教育一样可以创造奇迹;平凡之处有着不平凡的潜力。在由“量”到“质”的转变中,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这本书在编排体例上也有独特之处,每一部分最后都配以一篇“深度视点”文章,引导读者从故事到哲理,一层一层接近教育的内核,水到渠成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例如,第五部分“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最后配发的“深度视点”文章是于丹教授的《他们告诉我什么叫老师》。文章中,于丹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一名北大高才生,说“在某种意义上,他决定了我的一生”。今天,我们看于丹对《论语》《庄子》的深度解读,是否也应当感谢那位语文老师对她的影响与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通过这些名师,我逐渐看清了教育事业的意义和价值,不再迷茫,不再困惑;通过这些名师,我看清了教育的天空阳光灿烂,色彩斑斓。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在线试读
  通过与大师的“对话与碰撞”,朱良才的眼界开阔了,理念更新了,修养厚重了,工作的底气更足了!
  除了外出学习,朱良才还特别重视对教育教学刊物的阅读。他想方设法尽可能地阅读一切教育杂志,因为教育杂志中渗透的教学实践比较多,这就等于给了他一次次阅历名师课堂的机会;他还挤出时间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理论底蕴。
  因此,在任教后的5到10年时间里,读书、记笔记、进行教学反思时刻陪伴着他。在朱良才看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事件。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做终身学习者需要每天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
  草原的夜幕下,一头狮子在沉思: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只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琢磨: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逃脱跑得最快的那只狮子的追赶。朱良才喜欢用这个故事来砥砺自己。在他看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免于被社会淘汰。他更是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训导始终谨记在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