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在动力和关键所在。而朗读在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小学生在语言方面的积累,能够锻炼小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感情等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于阅读方面,要扩大小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让小学生对阅读能够拥有浓厚的兴趣。本文就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202-01
在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情况、强化训练、写作、识字阅读等方面总是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殊不知,在时代快速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要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才能和本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以往的被动转变为主动。
一、创设课前导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一篇好的文章,胜读一本无营养的书。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的道理,一段优秀的课前导语,也能够引起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小,对任何事物都会抱有一种好奇心,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精心创设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去进行阅读。如此下去,课外时间的学生就因为这种好奇心理,自主的去寻找有兴趣的书刊进行阅读。教师这时候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书刊读物,并用激励鼓励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在下堂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关的询问,并进行表扬鼓励,以此来激发周围班级的学生去效仿学习。
二、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一切事物的启程点,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加上教师侧面引导学生去阅读适合年龄段的书籍,但过于深入的课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过于简单的也容易让学生出现浮躁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步一台阶。如教师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解读拼音来读出一句话,然后进行慢慢讲解,让学生去理解这段话,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句话理解的意思,最后教师再给予鼓励表扬。教师在二年级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能读懂,读顺,而且要让学生准确的去理解句意,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感情,并且能用自己话去说出自己理解的含义。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在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把句子进行连接,让学生能读懂一段话或者一篇课文,并且能够理解文中的意思和文章之间的联系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正是这样的一步一个台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阶段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理解全
篇内容[1]。
三、精心设计意境,创立良好的阅读氛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适当的意境,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便于学生更好的去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在每堂教学课程前,要充分的准备与文章相应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能在多式多样的环境中去反复阅读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领悟到更多作者的情感。此外,想要让小学生去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不能在完成了课堂的任务教学后,就告别了阅读的氛围。由于年龄问题,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和行为习惯的可塑期,作为教师要充分的运用好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去对学生进行有关的培养,身为教师要在学生面前起到良好的榜样和带头作用。
总而言之,阅读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很多方法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要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积累,找到理想的途径。阅读训练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后续的学习是比较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在閱读中发现美,欣赏美。
【参考文献】
[1]刘红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