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材插图是编者根据选文内容和编著意图精心绘制的图画,以视觉形象来补充文本难以呈现的内容,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插图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引领学生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顺应规律;图文关联;提炼概括;教材插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57-01
  教材插图是对课本内容的重要补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突破阅读重难点。文章探讨了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顺应认知规律,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插图相对于文本语言来说,是一项具体而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巧妙地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视觉元素,形成鲜明的直观感受。借助插图导入到所要教学的课文,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同时也可以在图文对照的联接中,为学生打开一扇迈向文本内核的认知大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展开了巧妙的导入。导入新课时,教师先出示了教材中的图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上主要画了什么?最吸引人关注的是谁?他与其他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郁的兴趣,纷纷进行观察,并议论起来;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观察之后进行分享交流。在这基础上,教师以统整的方式引领学生对画中内容发出疑问:这个赤裸着身体的人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这样就顺势将学生的关注力从原本的插图转移到文本内容上,实现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解读,并寻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进行印证。
  二、紧扣图文关联,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关注语言,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有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强化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教材编者都会紧扣课文理解的重难点进行绘制,这不仅是文本内容的直观再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意欲表达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和思想内容,甚至有些插图直接指向了文本的核心主旨,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好好利用,实现对文本主题的强化理解。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尝试用以图解文、以文证图的整体性策略解决课文理解的难点。对中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于作者对封建私塾禁锢儿童天性的一种批判,但由于当下学生对于当时私塾并不了解,这就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尤其对作者鲁迅融入其中的内在情感难以真正地揣摩。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教材的插图,着重观察三味书屋的布置与陈设,对语言文字的内容进行再现,实现了图片与内容的直接对接,为教学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和切入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插图入手,根据阅读课文之后的想象来补充教材插图的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想象意识的发展,凸显了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无聊与压抑,更为后续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奠定了基础。
  三、凸顯提炼概括,利用插图训练语言
  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观察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二度创作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视角来关注插图,形成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插图进行命名或者配置古诗文,这样既对课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同时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如蒲松龄《狼》一文中,教材展现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教材中的插图主要呈现出屠户与狼对峙的场景,与课文后半段的描写形成了相得益彰之势,将文本的语言进行了生动而直观的再现。为此,教师紧扣这一插图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首先,在学生观察图片之后,让学生迅速找到与图片相匹配的语段,形成图片与文字的勾连;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插图来尝试对文言文语段进行自主性理解;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紧扣语段中的动词,感受狼的狡猾与虚伪,另一方面则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串联动词的方式,将这一段斗智斗勇的过程复述出来,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迁移性运用。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在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的基础上,通过理解、积累和阐述的过程,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了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材中的插图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有效载体和资源,更是教师进行全面解读文本的支撑点,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有效路径。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和定位教材中插图的价值和效能,将其与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整合,在彰显教材插图作用的同时,铸造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