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的小组合作取得的效果差别较大,本文对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113-01
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合作为基础,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与发散思维,提升综合素质。
一、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分配不合理,不能发挥合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重在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探討研究、取长补短,在互助中共同进步。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为了方便交流,选择以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这种临时的分组过于随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差异以及组员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各小组间实力不均衡,有的小组讨论激烈深刻,有的小组讨论冷清粗浅,难以发挥合力,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讨论价值
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所以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是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科学高效进行的前提。现在语文教学中会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部分教师只追求小组讨论的形式,而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不合理或不适合的问题抛给学生讨论,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简单、过难或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都不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选取学生不能独立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后能进行思想碰撞,形成共同答案的问题。
(三)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效
目前,合作学习进行得如火如荼,但部分教师和学生却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关注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的教师在一节课教学中频繁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扰乱了原有的教学进程,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误解,影响合作热情。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设计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便停止,使讨论流于表面,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实效。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合力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由于学生之间性格、成绩、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均衡各小组间的竞争力,进而使各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创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1]。
教师分组过程中应将班内语文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分组,实现组内优生引领、带动差生、相互帮助的氛围,这样既能保证全员参与,又能促进各组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保证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二)优化问题设置,提高合作效率
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设置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设置问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合作的
效率。
如在《孔乙己》教学中,教师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后,提出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剧?”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学生结合前文的人物形象分析及写作背景,能充分打开思维进行合作探究,最终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深入展开合作,提高合作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情、讨论情况,灵活设置调整,在有效的教学时间进行高效合作,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把握时机,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下,推进小组合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思维创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范立强.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4(29).
【作者简介】
彭美玲(1986~),女,学历:本科,辽宁省实验学校本溪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