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新技术下的朗读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浅析了在新媒体新技术下如何进一步紧跟新课标要求实施朗读指导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朗读指导;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99-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阶段,视、听、触等感官能力正在逐渐加强中,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接触新事物,因此,在课堂中使用新媒体新技术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好动爱玩的小学生静不下心来读课文,其朗读结果必然没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此,教师要懂得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文章具体情况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如在学习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时,书中这样写道“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这些文字写出了西湖很美,但是小学生对于这样的文字并不感兴趣。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先收集有关西湖全景、远山、湖面、小洲等景色图和当地人的一些方言,继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像、声音进行处理,制作《西湖》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们从视觉、听觉上体验西湖的美,理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说法的内涵。另外,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西湖纪录片,展示西湖的靓丽风光,或者播放课文录音,标准流利的音频和教师的进一步讲解,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进入一种美丽情谊渲染的气氛中,增加其朗读兴趣。
  二、重视范读,抓住技巧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在平时生活中有时就会模仿别人的一些搞怪的动作、声音。教师应该理解学生这样的特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适当进行范读。对于一些长句、重要语段,学生模仿优秀作品,学习“重音、停顿、速度、高低”的朗读技巧,同时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含义、作者倾注的情感。
  如在学习六年级的《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去查询当时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这篇课文发生在清朝末年,纵使外国人层层阻挠,国内技术落后,詹天佑明白修路的艰难之处,但爱国的他坚决要修一条属于中国的铁路。这样,教师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将有关课文相关的学习资料传到网络上。学生充分借助手机、电脑,及时学习、欣赏与詹天佑有关的各种音频和视频资料,比如《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节目经常会讲名人事件。学生亦可下载一些名家朗读的课文音频和演讲视频,通过欣赏名家的朗读音频,进行模仿,潜移默化中也会提高他们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角色扮演,自主揣摩,App平台分享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主要在于其流露出的细腻感情。充满感情的语文课堂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学生真正地去揣摩角色的心理,才能真正地体验其中的情感。众所周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其朗读能力,同时通过手机App的方式大力推广学生的朗读作品,让更多的观众能赏析到学生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地,自主地投入到语文朗读中来。
  教师要教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朗读提供应用平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出自于古典著作《水滸装》——《林冲棒打洪教头》。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读全文,对人物有所了解,学生掌控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动作,从语言、动作中领悟主人公林冲和洪教头的形象、性格。
  如在读到“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这句话时,虽然林冲在隐忍洪教头的挑衅,但是他的心理是不平静,是复杂的,所以学生要用平静语气读出来。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在旁边使用多媒体设备及时地将学生的朗读、对话、表演内容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回放,让学生感受自己在朗读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能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逐步提高朗读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录制的音频、视频上传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网络的社交工具上,这样学生可以接收到不同人群的评价,众人的建议能使其朗读水平提升得更快。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时期,也是小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朗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培养逻辑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工具,采取恰当的朗读指导方式,让学生爱上朗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