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包括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等。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列举实际教学案例来阐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25-02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案例入手,创设出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旨在探索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1 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
1.1 化抽象为具象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控制逻辑思维,而右脑控制形象思维。从生理的角度,6-12岁的小学生右脑较左脑更为发达。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图像、某个具体的情境相对于抽象的数字公式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1.2 化枯燥为有趣
小学生观察能力较强,喜欢趣味性较强的东西。而数学课本上的公式、习题较为枯燥、乏味[1]。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化能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串联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1.3 新课标的客观要求
新课标强调:小学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数学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推理和演绎能力。同时,能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难看出,新课标强调学生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单靠记忆公式、解题技巧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
2 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2.1 学生方面
一方面,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欠缺,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应试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实际运用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唯分数论在小学教育中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老师和家长多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
2.2 老师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多以传授公式口诀、做题技巧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背诵乘法口诀表,通过反复练习乘除法数学题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等。机械式的练题、测试往往只开发了学生的左脑,学生右脑的形象思维则开发得很少。这与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习惯不符。
3 创设教学情境的相关建议
3.1 创设情境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2]。如讲解《折扣》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以下教学环节来阐释折扣的内涵。第一个环节: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来引入课题,明确教学重点。第二个环节: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商场以八折的价格买了一条原价500元的裤子,现价多少钱?以九五折购买了一条原价200的围巾,便宜了多少钱?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求解,理清原价、折扣、现价之间的关系。接着进入第三個环节:知识运用。让学生联系实际,计算自己衣服、裤子、鞋子等的原价和折后购买的现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其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3.2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认识图形》一课中,老师可以创设“认一认”“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四个教学环节。在“认一认”环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然后发放形状各异的积木给每个小组,让每组学生观察不同积木的形状,通过仔细观察找出黑板上提到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回答图形是在哪块积木、哪个面上找到的。接着,进入“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画出他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讨论他们画出来的图形与积木上的图形的差别,让学生亲自体验平面图形从立体积木“分离”的过程。然后进入“想一想”环节,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物体有哪些,并说出他们的用途。最后进入“做一做”环节,首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钉子板、橡皮筋等教具,从每个小组中抽选一名学生上台来围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围图形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图形边与边、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3.3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就地取材
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如在讲解“长度单位”一课时,老师可以以学生的课桌为例,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课桌宽多少,长多少?”接着让学生利用尺子来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当学生测量完毕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对比差异。最后,由老师对各小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的精确度进行评价,讲解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尺子上最小的单位是多少、尺子在测量时需要对齐被测量物等。
3.4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重趣味性、游戏性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其喜欢游戏性事物[3]。以《找规律》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游戏情节。如老师可以在电脑上展示一组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一个循环的圆圈,接着发问:“第99个圆圈是什么颜色?前99个圆圈中有多少个圆圈是黄色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和计算,通过切身实践,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创设初级的九宫格数字游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电脑上显示9×9的九宫格,接着,对游戏规则做出规定:1到9每个自然数只能在每一行、每一列中出现一次,不能有重复。然后展示没有填完的九宫格,让各小组成员积极开动脑筋,在草稿本上填完剩余的
空格。
4 结语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游戏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数学思想,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方静.关于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7(06).
[2]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3]薄金颖.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