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童蒙养正知行合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蒙以养正,圣功也。”(《易·蒙》)蒙童时代应培养美好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道路。儿童时代是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使孩子从小得到传统文化思维熏陶,童蒙养正,知行合一,是奠定孩子们的品质和文化基础。因此,利用养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品格和风貌尤为重要。
  一、以知养正——经典文化熏陶,培养向真品格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择阅读内容是养正阅读的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我们本着“古今兼容”“中外贯通”的原则,利用早读和选修课时间,将《弟子规》《三字经》、成语、俗语、歇后语、多音字儿歌等作为一二年级的启蒙篇、《成语接龙》《宋词》《国学名句》作为三至五年级的重点篇,做到不求甚解,粗知大意,侧重点是记诵。另外,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分年级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小说等,如《绿野仙踪》《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草房子》《孔子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等。另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展文章,同类型、同题材、同主题的文章形成了群文阅读,使孩子们实现了视野经纬交错,知识纵横沟通。另外,将读书内容分为共读和泛读书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要统一要求,每个年级统一共读书目,共读书目要求课上进行阅读、学习,一至五年级至少一本。泛读书目每学期(2~5本书),每读完一本,要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以阅读课型为基点的每周课外阅读课程;依托各年级的语文课本和主题读写形成了以主题为目标层次的拓展阅读课程;依托国学、古诗、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接龙、成语儿歌等一系列专题,形成海量阅读课程。
  另外,低年级教师和学生一起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一起背《成语接龙》《宋词》《名篇名句》。低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经典童话,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绿野仙踪》《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等经典名著,师生一起背经典、一起读经典,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向真品格。
  二、以情养正——多角度开发智能,形成向善向美情怀
  (一)学用结合,以礼养正
  学校以明晰目标、力量统整、针对实际、追求实效为原则,精心编写关于文明礼仪、养正教育的校本课程——《礼仪》。此课程以“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等方面的行为引领,同时结合学校发展现况,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加入学习、阅读、纪律、自理、做人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内容,编写印刷了一至四年级上、下册共8册教材。每一课都按照“礼仪使者——礼仪活动——礼仪链接——礼仪实践”的基本模式设计,注重学用结合,养成教育,逐渐形成了学校形成养正教育的礼仪课程体系。
  (二)参与实践,以行养正
  “生活即教育”,学校倡导在养正教育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自己动手、动脑,进而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养正教育重在潜移默化,学校把作文、演讲教学与养正文化结合,将养正教育理念融入作文、演讲教学之中,让作文教学与演讲技能相融合。演讲与作文的教学整合旨在指导学生: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真实的自我;与同学对话——交流所得、共享所感;与社会对话——汲取生活细节,形成社会责任感;与书籍对话——品读经典,引领成长。另外,学校将养正理念的育人功能与德育实践融合,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参与实践,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通过自己亲历探究生活的过程,获得新的内心体验,提升道德素养,真正成为养正教育渗透的一部分。例如在学雷锋月,组织学生到社区的广场进行清扫,孩子们有的捡拾垃圾,有的擦洗公共设施,有的浇灌花草树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的热情,而且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直接的劳动体验、实践参与,强化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体验,让知识飞出课堂,变“间接说教”为“直观体验”,化“被动接受”为“自觉参与”,这样的养正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三)多元发展,以趣养正
  学校以“趣”为主线,以养正教育为发展特色,着力构建多元开放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打开课堂,精心设计校本课程,以养正理念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乐趣为出发点,教师自主研发,学生自由选课。课程采用菜单式选课模式,把课程以菜单的形式向学生发布:发布课程菜单——学生选择课——根据选课情况编班——安排授课。
  民族舞蹈、合唱团、国画、刮画、书法、剪纸、摄影等艺术素养类,养正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篮球、足球、跳绳等运动类项目强健体质,滋养学生品格;小记者、小口才、经典阅读、梦想课程等人文素养类则提升了做人的修养,开阔了文化视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多学科整合,多目标融合的养正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空间里自主选择,多元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意识,提升整体素养。
  三、以评养正——量化中修正品行,涵养向上风貌
  优化当前的阅读评价体系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养正阅读体系中,我们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步完善这一体系。为了较好地发挥评价的反馈、诊断、激励功能,我们可以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一)評价原则
  在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主要以激性原则为主,努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评价内容
  为了有法可循,有效地评价阅读,我们从阅读内容与数量、阅读方法和习惯、阅读兴趣和能力、阅读的积累与运用四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三)评价方式及方法
  1.作品展示法。我们以“阅读记录袋”的形式反映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方向、自我反思和同学的评价等等。阅读记录袋中包括自我评价表、读书日记和阅读记录表等。孩子每阅读完一本书,都要求在记录卡上填写作品名称、作者、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感受等信息。每过一个月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填写自我评价表,发现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评价,写出等级,形成阶段性评价。学期结束再做结果性评价。
  2.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搜集了许多信息,往往有急于展示分享、交流的欲望。因此,我们定期举行了一些读书活动。比如“图书漂流”“读书小沙龙”“21天养成阅读”等活动。此项活动一般在小组内进行,期末以学生在小组内参与活动的次数和小组内互评的结果来评价阅读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并颁发“阅读优胜小组”(对小组进行的评价)和“读书小能手”奖章(对个人进行的评价)。
  3.量化评价法。建立阅读晋级制度,优化阅读评价的手段。我校建立了阅读晋级学生阅读量标准制度,以十级作为评价基准,学士为25万字+50万字、硕士为225万字+60万字、博士为225万字+70万字,如果另外读书达到50万字,可选报学士学位;如果另外读书量达到60万字,可选报硕士学位;读书总量达到70万字,可选报博士学位。优化阅读评价体系为孩子阅读兴趣的延伸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而养正阅读教学评价是以个性化为目标,以评价为手段,通过优化阅读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构建“累级——考级——评级”的奖励步骤,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步步成长,不断寻求读书的动力和能量。
  四、结语
  古语云:“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养正教育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相信孩子们在养正教育的滋养下,可以真正做到养兴趣、养习惯、养底蕴、养德行。我们坚持创造一个“真、善、爱、美、乐”的儿童世界,在养正教育中,孩子们可以以涵养向上的风貌,获得成功体验。而与养正相伴的人生,一定有是质量、有价值、有生机的。
  (责任编辑 袁 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