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语文科目的教学开展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其教学质量一直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小学语文的教学重心和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所以,本文就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际,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已经不能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的相关知识进行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以知识传授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认识到当前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从而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
一、注重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學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教学开展的前提,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其学习动力主要来自教师家长的督促和自身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我们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课堂单调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课堂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兴趣培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这些描写景物类的文章本身兴趣比较缺乏,这是因为学生的阅历限制而无法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氛围。首先,我们选出一个学生,让他站在讲台前,然后开始放映桂林山水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开始向前走动,而随着他的走动,图片也开始深入变化,让学生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桂林山水之间游玩的旅人,直观地感受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看着一座座山在自己的身后消失,又一座座山在自己的面前列队。通过这样的氛围营造,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奇险壮丽,让文章中的描写有了一个实物的印证,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知识记忆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语文科目的特点就是在大量基础知识累积的前提下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学科。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有着自己好奇心的同时,缺乏相应的耐心,这使学生很难静下心进行相关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注重课堂上的基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最大限度地知识记忆,以保证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时,学生面对这样大篇幅的课文,通常只会死记硬背,没有一个好的背诵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从文章入手,对一些基础知识和文章记忆方法进行一些简单讲解,比如:从整体上来说,第一段是说“我”刚刚跑到荷花池,而第二段是“我”到荷花池看到的景象,第三段是“我”在荷花池来回欣赏荷花,而第四段是“我”因为看荷花入迷产生的幻觉,第五段结尾,让学生根据这个时间线进行记忆,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效率。而从细节上来说,比如第四段,“我”变成了一朵荷花,那么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的样子和自己所在的地方,然后感受周围的微风,并在风中舞蹈,这时候,“我”肯定是先看自己跳舞的动作,然后再看别人,想跟别人比一比。当风停了,“我”又开始找新鲜的事物,如蜻蜓、小鱼等等,这是符合一个人的心理历程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种心理历程进行记忆。通过这样基础记忆方法的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感官和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三、注重文章讲解,提高学生知识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知识往往是依托于文章存在的,我们没有看到说语文单独拿出某个知识点,给出知识点的定义和应用,然后让学生背诵。这些知识点都是隐藏在文章中,需要进行分析和讲解才能够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文章的解读就是对语文知识的解读。所以,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需要注重对文章的解读梳理,将文章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提炼整理出来,并结合文章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
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对其中所用的写作方法进行提炼和讲解。比如:“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写作手法,将一只神气活现的小珍珠鸟的可爱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此,对拟人的写作手法的含义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课文和自己所举出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拟人这一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地对一些语文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加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注重课堂拓展,提高学生知识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不是很到位,这就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学生对当前教学环境的适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注重课堂的拓展,建立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的交流和表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一些课堂的拓展,让学生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自己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选出几个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剧情进行一个情景的演绎,让学生通过情景实际感受作者在面对表扬和批评时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对于“表扬”和“批评”不再是单纯的词语,还是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注重知识整合,提高学生知识创新
在语文的教学中,创新主要是体现在写作中,对用词和表达的创新。在当前的学生作文中,一般都是按照所学的知识循规蹈矩地进行写作,而不敢去创新,比如:“优美”是个褒义词,那么学生就不敢“褒词贬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就可以将知识进行整合拓展,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达到知识的自我创新。
例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文章的用词进行创新。比如“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句话,如果将“阴冷”改为“慈祥”,那么对文中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是否更加深刻?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在适当情景下的词语活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运用合适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责任编辑 李 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