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曲艺社团的文化学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学生曲艺社团是在高校学生主管部门引导下,由热爱曲艺的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校园社团组织,重在激发引导大学生的曲艺兴趣并以曲艺形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文化现象,符合了曲艺文人化的发展趋势,并正在成为推动曲艺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大学生曲藝社团培养的李寅飞、董建春、陈印泉等青年曲艺演员为人们所熟知,大学生曲艺社团逐渐吸引了社会的高关注度,其辐射到社会的综合文化功能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拥有青年,就拥有未来”已成曲艺人的共识。重视这支高文化层次曲艺队伍的发展能量并将其积极转化以便积极推动这一文化现象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曲艺社团的文化功能
曲艺具有简便的特点,便于组织、协调,随时随地都能开展演出,非常适合校园演出、校外慰问、自愿服务等各种类型学生活动的需要,在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文化活动、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可发挥强大的文化功能。对于学生个体,也可起到发挥艺术特长、培养艺术气质以及提高审美能力、文化内涵、生活情趣、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幽默感等综合作用。
大学生曲艺社团重要的功能还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毋庸置疑,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在目前曲艺学科尚未成功建立及高校曲艺相关课程开设尚不普遍的前提下,大学生曲艺社团担当起了曲艺在高校传承、传播的重要推手角色。为曲艺在大学生群体的无间隙传播以及参与高校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争得了一方舞台,促进了当代大学生走进曲艺、了解曲艺、热爱曲艺的热情。而曲艺在高校各类活动中的一次次精彩展现,势必唤起高校相关领导对曲艺艺术优势及在高等教育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视,从社会舆论、具体政策方面为推动大学生曲艺社团乃至曲艺学科建设的高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曲艺对于学生个体起到了提升审美、明辨是非的美育作用。曲艺具有“抑恶扬善”的审美本质,曲艺内容充满了忠孝节义的中华传统思想,曲艺人物言行渗透着辩证的思维,曲艺语言中镌刻着生活的智慧与乐趣。这有助于大学生通过曲艺感知正义与美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日常言行、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
所以,大学生曲艺社团对学生个体、学校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均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曲艺在高校学生群体的传承传播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作用尤为强大。
二、大学生曲艺社团是曲艺文人化的催化剂
曲艺肇始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劳动生活,民间性是曲艺的“根”和“魂”。但曲艺的“民间”概念不是固化的,而是随时间维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的表现。现代曲艺的“民间”已悄然演进为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互联网+时代。无论从即兴表演到文本创作的普遍、从艺谚艺诀这些曲艺理论的碎片化到系统研究的出现,还是从粗放到细致、简单到复杂、单一到丰富的艺术发展普遍规律分析,曲艺必然与时代同步前行,随着支撑“民间”智力因素的升级换代,朝着去粗取精、唯美化、规范化、纯粹化的文人化方向一步步迈进,更完美诠释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宗旨。
文本创作、理论研究、传承传播的文人化,是曲艺文人化的重要任务。首先,早期曲艺囿于艺人的知识水平、文化境界及时代背景,作品中存在着观念陈旧以及文化常识错误的问题,口耳相传过程中难免错听错传、以讹传讹的偏误。而且,曲艺即兴口头创作的随意性特点使然,不可避免会有作品结构松散、语言啰嗦甚至唱词凑字、凑韵的现象。曲艺文本的文人化,需要围绕观众的接受,以内容的可演性为前提,对传统曲艺作品进行常识性的勘误校正,去除陈腐、老旧观念,纠正结构松散、语言啰嗦、凑字凑韵的错误。其次,理论研究与创作被称为曲艺的“鸟之双轮,车之双翼”,在曲艺传承中艺术能量的贮存、转化功能强大,特别是对于曲艺学科的支撑作用更是无可替代。此外,当前曲种发展极不均衡,某些社会关注度高的曲种吸引了文人的参与,文本创作、评论与理论的建构推进了该曲种的文人化进程。同时,也有曲种传播停留于口耳相传的原始状态,艺术传承由于缺乏文字记录、理论建构的能量贮存而存在“人去艺亡”的状况。而系统研究曲艺不仅要深谙曲艺艺术规律,还要有各种学科理论的滋养方可完成。最后,之于曲艺传播,早期走街串巷的“游演”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曲艺的传播既需要在注重舞台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和现代新媒体的融合,也需要专业的营销策划参与曲艺的市场化运作,还需要专业的编辑、导演等曲艺专业人才的推波助澜。曲艺传承在现代学校教育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原来拜师收徒的社会教育模式从人才的培养质量、规模以及社会的需求来看都产生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亟需专业曲艺教育工作者的加入,来形成学校教育+社会传承的立体化模式。
上述曲艺文人化任务的完成,最需要的就是一大批高层次文人的加入,在当今曲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具有大学生曲艺社团背书的学生将成为曲艺文人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其中的一批人,由对曲艺表演的热爱极有可能爱乌及乌而对曲艺创作、研究产生兴趣乃至成为亲历亲为者。李寅飞、李宏烨、郑钰等大学生曲艺社团培养的精英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虽不是曲艺专业毕业但却有着高学历背景的新曲艺人,确实给曲艺的文人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不仅是在创演内容、表现手法、学术研究上体现出文人化的特点,更是带动了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曲艺爱好者甚至从业者的队伍,对提升曲艺艺术形象的社会影响也产生了很好的正面效应。
三、大学生曲艺社团的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件,赋予文化传承功能的高校理应负起责任有所担当。之于曲艺而言,在开设相关课程、推动曲艺学科建设稳步前行的同时,大学生曲艺社团肯定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如何针对大学生曲艺社团的发展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大学生曲艺社团的健康发展而使其积极效能最大化,值得重视。
目前,人员流动是影响大学生曲艺社团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学生曲艺社团会因为某个学生在曲艺方面的超高能量而耀眼夺目,也会因为他们的毕业而出现后备力量难以为继的阶段性低谷。由于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以及高校用人机制的客观现实,“留住人才”不易操作。现在能做的,一是期冀相关学校重视校园文艺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重视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在制定招生政策时能够向包括曲艺爱好者在内的文艺骨干们伸出橄榄枝,吸引具有曲艺学习经历的生源,努力促进社团骨干的常态化存在。二是要推动大学生曲艺社团发挥曲艺“轻骑兵”的优势,创演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打造大学生曲艺之“实”,积极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党团建设、迎新演出、重要节庆、校园宣传等校园常规文化活动以及校外慰问演出、自愿服务等主题活动中有所作为;还要根据实际组织实施专门的校园曲艺活动并促使其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校园文化传统,让“有作为,才会有位置”的规律产生效能,扩大曲艺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三是在保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设立专门的“活动日”,实现大学生曲艺社团排练演出的常态化,最关键的是要有常态化传承的形式、内容,形成传统曲种、曲目的动态传承。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所在区域以及学生文化兴趣的现实,积极服务社会,主动融入所在区域的文化建设。可以选择代表性的各级曲艺类非遗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常态辅导,逐渐形成传承人教授学生、学生又一届一届传承的“接力跑”格局。这种固态形式及内容的活态传承,不仅可以均衡曲种的发展,还可以极大丰富大学生曲艺社团的文化传承功能,在促进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传播的同时也可有效填补学生曲艺人才的空缺,改变人才影响下的大学生曲艺社团常态化发展的失衡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在适应学生曲艺兴趣而不影响其曲艺动力的前提下,改变大学生曲艺社团成员完全依赖兴趣缺乏实质内容导向的无序式发展,形成对曲艺兴趣引领的教、学、用的立体化高效发展模式。当下,大学生曲艺社团涉猎曲种较为单一,集中在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全国性的大曲种,地方曲种少见,上述举措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丰富大学生曲艺社团的涉猎曲种,提升社团的文化传承功能,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增加社会影响。当然,我们更期冀于曲艺学科建设成功而至的曲艺高等教育的普遍化,让上述问题的解决变得格外简单。
此外,由于受网络传播影响、品鉴能力不足以及缺乏专业辅导等综合原因,学生表演中存在某些“三俗”的不和谐因素,需要对他们加强艺术情趣的正确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自觉维护、打造大学生曲艺的清风正气。
要强调的是,当前的“马季杯”大学生相声展演、首届“五月的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首届大学生曲艺周等类似活动发挥的引领激励效能值得高度重视,乐见更多类似活动的举办应为大学生曲艺社团的心声。因为上述活动绝不是给大学生曲艺提供了一次展示、学习、交流的机会那么简单,而是给了他们曲艺的信心与力量,点燃了他们的曲艺希望,植入了长成曲艺“参天大树”的种子,并会产生以他们为媒介带动更多大学生加入的联动效应。这,对于曲艺发展的推动作用举足轻重。再就是,中国曲协在2018年6月于南京组织成立了全国大学生曲艺社团联盟,等于给热爱曲艺的大学生们找到了“娘家”,构建了组织联络的“根据地”,对推动高校曲艺的发展意义重大。今后,应更好发挥这一组织的功能作用,推动大学生曲艺在“中国曲艺节”等重大中活动中参与展演,在曲艺创作、曲艺研究方面针对大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等,都应该是可行的举措。
总之,大学生曲艺社团之于曲艺传承模式、传播方式的改进,对曲艺艺术内涵、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尤为关键。当下大学生曲艺社团的人员流动、涉猎曲种较少、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组织机制、引领机制的现实客观存在。推动大学生曲艺社团这一文化现象的健康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完善现有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曲艺发展能量的充分转化。
(作者: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邓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