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淡淡言语如话家常 细细品读披情入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昆明的雨》是人教版(2017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散文的特点。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是一篇具有美感和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直接写雨的笔墨可谓少之又少,倒是通篇在写和“雨”相关的景、物、人、事,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全文用语平淡自然,如和读者面对面话家常般,描述了昆明雨季中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昆明那一段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解读至此,再链接上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更利于我们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基于这样的解读程度,我大致确定,本课的教学要在梳理清楚雨中的事物和场景的基础之上,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通过多样化朗读、多角度赏析,品味汪老散文语言的魅力,感受他融入于描写中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怀。
  一、 多样化朗读,梳理“雨”中景
  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最好还有示范性朗读。通过多样化朗读,梳理出文中和“雨”相关的景、物、人、事,体会散文之“形散”。散文作品中所写的作者眼中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为了表达“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所以体悟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赏景入情,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雨中景物;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但文中并无一处是直接写雨的,而是精心选取了一系列和“雨”有关的景、物、事、人来写,但联系这些内容的就是“昆明的雨”,还有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散文是双线索:明线是“雨”,暗线是“喜爱与怀念之情”。双线将丰富的内容串联起来,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 多角度赏析,感受“雨”中情
  王荣生老师说过:“阅读散文,不是仅仅为了知道作者写了哪些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所以,我设计的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在本文中尤其突出表現了这样的语言风格。作者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描述了富有生活气息的雨季中的景物和画面,如和我们读者面对面话家常般娓娓道来,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组织学生品读文章语言时,不仅要多角度赏析语言,还要多花样朗读语句、语段,这样才能让学生体味到作者蕴含在描写中的情感,感受其语言的韵味。同时,还可以顺带提一下:本文的选材也极富生活气息,都是和“雨”相关的凡人琐事、生活细节,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初中生选材的最好参照。
  三、 知人论世,读懂“雨”中韵
  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设置了知人论世、联想悟愁“双管齐下”的环节,即发掘散文的内在情感,包括作者的情思、散文的意蕴,一起通过知人论世咀嚼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体察作者对描写对象深刻的情感、折射的理性、集蕴的情思、人格的魅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情感态度,再结合文本内容,由课外延伸到课内,引导学生纵向思考、分析、讨论、交流,进而得出结论。此环节可深化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赏读课文,体味作者散文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请大家齐读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来自哪篇文章,同学们可有印象?(《雨的四季》)
  人人都爱那多情的雨,汪曾祺老先生在1984年写的一篇散文《昆明的雨》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昆明的雨》。(板书:昆明的雨)
  二、 初读文本,梳理“雨”中景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提问:标题是“昆明的雨”,那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呢?请到文中找一找。
  屏幕展示第5自然段。雨的特点,整体朗读起来要轻柔舒缓、动情。教师指名一个学生朗读,师评价指导,生再齐读,突出朗读指导。
  2. 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但文中并没有直接写雨,而是写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景、物、事呢?
  第6段,门头倒挂仙人掌以辟邪;第7段,雨季中的各种菌子的描写;第8段,苗族女孩叫卖杨梅;第9段,房东母女赠送缅桂花;第10段,“我”和德熙在酒店久坐到午后。
  3. 明确文体特色:这样的组材方法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三、 品读语言,体味“雨”中情
  1.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喜欢的段落,轻声读一读,在课文旁的空白处做些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可与同桌做些交流。
  提示:怎样圈点批注?(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做圈点批注,在课文旁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好的词句、对文章的理解、“我”的问题等)
  怎样赏析?(赏析能体现画面特点之处,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注意适时点一点语言风格)
  怎样读出情味?(语气语调、轻重缓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不必面面俱到,择其一点进行指导)
  2. 王安忆曾这样评价过汪曾祺的语言:“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作者无限深情地回忆了昆明的雨(寄予的情感),他用淡而有味的语言(语言风格),如和我们面对面话家常般把雨季中的每一景、每一物、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选材特点:凡人琐事、生活细节),讲给我们听,写给我们看,让我们也情不自禁沉醉其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作者这样的语言功力出神入化,风格自成一家,然而老师却感觉文中有矛盾的地方。如第9自然段:“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第10自然段:“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链接资料:江苏高邮人,1939年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大生活了7年,此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战火纷飞,而西南联大相对平静,作者非常珍惜这段生活。40多年后,他还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昆明的雨》。但有着家乡情结的作者仍难免愁绪。)
  四、 本课小结
  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语言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归纳为“才、气、学、习”,其中“才、气”指的是作家的性格气质,汪曾祺是个温和儒雅的人,他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正体现了他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老师整合、提炼了文中的主要元素,创写了一首小诗《我想念……》:
  我想念/味道鲜美丰富多样的菌子/我想念/使我的心软软的缅桂花(男生读)
  我想念/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我想念/那雨中小酒店午后的时光(女生读)
  我们喜欢/这淡而有味的文字/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汪老,让我们和你一起/想念昆明的雨(大家齐读)
  《昆明的雨》是汪老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它的选材都是凡人琐事、生活细节,通篇呈现了汪老直白朴质的语言风格。富有生活气息的选材特点、一线串珠的组材方式、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立意,给我们初中生的写作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