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及公共物品自身特征,长期以来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为政府单一供给;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演进以及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理论的提出,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受到挑战,市场逐渐开始进行公共物品供给,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因此,本文基于公共物品供给这一经典社会问题,以政府与市场两个供给主体为研究视角,在梳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对于公共物品在供给动因和供给可能性上的不同,并就这两种模式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实质性差异进行归纳分析,最后针对政府与市场这两个主体提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思路。
  公共物品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通常价格机制难反映其价格与需求;加之“搭便车”难题,人们也缺乏积极性去显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及自愿贡献公共物品。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长期以来人们选择以政府这一典型的集体选择方式供给公共物品,但政府在公共物品上的财政投入难以同上涨的公共需求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共物品的给短缺。
  對于公共物品的基本界定是从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角度展开的,然而这一定义是从消费角度进行的界定,并未指出供给主体应为政府或市场,所以应将公共物品定位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对其供给主体展开论证分析。由于政府通常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国家本质的体现者,因此,本文中针对国家分析的视角均以政府视角为代表,对政府与国家的概念暂不作具体区分,同时以公共物品供给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这一问题上的实质性差异。
  1 文献综述
  1.1 政府与市场
  西方经济学界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最早可追溯至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场理论和政府不干预经济事务的政策主张,将政府职能限定为“守夜人’’,随后发展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同样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伴随着经济危机爆发,以凯思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指出市场失灵必须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干预以扩大需求,弥补私人有效需求不足。之后的新凯恩斯主义,在坚持政府干预市场必要性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干预政策的有效性。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西方经济陷入(‘滞胀”危机,政府干预经济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新自由主义经济随之兴起,并倡导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
  我国对于政府与市场这一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强调政府计划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对立的思想束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是坚持并深化了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2 公共物品
  早在1739年,休谟在《人性论》中就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一概念;然而对公共物品作出比较精准分析性定义的是萨缪尔森,他于1954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提出“公共物品就是在使用和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在萨缪尔森理论的启发与指导下,公共物品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公共物品最优提供水平方面,Gregg(1974)等人提出给定某地区税基、税率、居民禀赋及偏好时,可以找到该地区公共物品提供均衡点;关于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方面,Hanushek(1996)等例举现实问题证实政府垄断供给公共物品会产生社会经济效率损失,而Shleife(1998)的研究指出,政府可以与私人企业签订较为完备的合同,私有生产将比公共物品更有效率。
  针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在理论界一直具有争议。起初亚当·斯密将公共物品完全视为私人物品,应交由市场来提供;而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主义认为提供公共物品应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在此之后,新制度经济学者科斯的研究则证明了导航灯塔私人建造和收费的可能性,从而反驳了公共物品会使市场失灵的观点。我国学者对于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西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评价;二是以西方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究中国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及模式等问题。
  2 公共物品政府与市场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
  2.1 公共物品不同主体供给的动因比较分析
  2 1 1“失灵问题”: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关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主流逻辑起点是: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指出私人供给公共物品存在市场失灵;针对市场失灵,提出政府替代市场的观点;即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根本理由。
  虽然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模式具有较大优势,但通过各国政府发展实际表明,由于理论分析和实际认识上的不足使得一些原本属于私人物品的商品也被当作公共物品纳入了政府的提供范围,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缺乏创新意识、可能存在寻租现象等,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也存在着政府失灵的问题。因此,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模式受到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质疑和挑战。基于此,学者们提出有效引入竞争机制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的办法,而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竞争,竞争越充分则生产越具有效率,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模式由此诞生。
  2.1.2 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
  供给公共物品所需要的成本应当由受益者共同承担,但由于非排他性无法对不负担成本而进行消费的消费者进行排除,就会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部门供给公共物品所投入的成本无法得到补偿.企业家没有足够的激励去生产公共物品。因此,在公共选择理论产生前,主流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政府理应为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主体。也正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造成了一些国家的财政压力。基于此,引发了公共物品供给从单一政府主体向市场供给模式的转变。
  2.1.3公共物品供给的目的:公平与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