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社会化媒体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危机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论述社会化媒体、网络舆情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公共危机是指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社会性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广泛性等特点。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宏观原因进行分析,从落实网络舆情治理、加强公民心理干预机制、改变政府自身策略等方面探索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公共危机;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04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危机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并且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成了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传播与演化的重要平台。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热议,当日这辆公交车上由于司乘人员起争执,并且互殴,在与一辆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司机迅速右转方向盘,由于惯力冲出索道,坠入江中。这一事件在网络媒体上引发公众热议,并且把舆论的矛头指向了那名开轿车的女司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党和政府、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迅速组建救援队,展开搜救打捞、事故勘察、善后处理等工作。(人民网)11月2日,公交车车内黑匣子视频曝光,是因为乘客坐过站与司机互殴,导致悲剧的发生。本文针对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展开讨论,这起危机事故的责任在谁?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对这起危机事件有何影响?
  一、社会化媒体与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
  (一)公共危机的含义
  “危机”(Crisis)本意是一种医学上的术语,指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处于一种濒临绝境的状态。关于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的含义,国内外学者研究不一。目前在国内较为成熟的公共危机研究中,张成福教授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公共危机是一种产生了影响社会正常运作,对公众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措施施加以应对的紧急事件或紧急状态”[1]。那么社会化媒体下的公共危机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自然、人为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且在社会化媒体的平台上迅速爆发、传播,与稳定相反的一种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的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政治性公共危机事件,如战争;经济性公共危机事件,如失业率高;社会性公共危机事件,如社会热点问题;自然性公共危机事件,如台风、地震;生产性公共危机事件,如产品安全等等[2]24。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破坏性和连续性等特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属于社会性公共危机,由于司机和乘客发生冲突,导致危机的产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政府和社会对其采取了紧急援救措施,以应对公共危机的产生。
  (二)社会化媒体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
  关于社会化媒体(Socialised Media)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研究不一,社会化媒体是由传统媒体演变而来的,它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还包括一些网络自媒体、新闻媒体在内。社会化媒体或者媒介化的英文术语也比较复杂多样,有mediazation、medialisation、mediation、mediatization等不同用词,后来逐渐集中在mediation和mediatization两个单词之间[3]。社会化媒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渗透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门槛越来越低。在网络空间上,社会化媒體因为技术和平台等优势形成了与公权力相对的私权力[4],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对于社会公共危机形成一种聚合性的信息传播。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治理仅一词之差,后者是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措施。社会化媒体会影响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行为,例如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的网民开始指责那个开轿车的女司机,随后政府便对其进行询问调查。社会化媒体是公共危机事件爆发的平台和主要传播途径,政府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公民和社会化媒体的作用。社会化媒体成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信息传播媒介,它能加速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使得政府积极应对,同时社会化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也给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二、社会化媒体下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原因
  在当今社会,公共危机治理一直是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发展迅速,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升级。对于社会化媒体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因为社会化媒体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更新之中。探究社会化媒体下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原因,实际上就是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探析公共危机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状研究
  第一是风险意识差。在社会生活中缺乏危机安全意识。本身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人们觉得这与我无关,即便在遭遇危险时,甚至都没有察觉到风险。第二是未能正确认识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当危机事件爆发后,为了急于找到事故责任人,人们凭主观判断,在社会化媒体上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会加深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
  (二)宏观原因分析
  1.社会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我国进入了利益分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多元化,其中社会矛盾多元化虽然具有可调控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复杂多样性[5]。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并且需求层次不一,容易产生利益纠纷,从而导致经济性公共危机或者社会性公共危机的产生。
  2.网络技术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社会化媒体本身,还是广大的网民,每天参与、访问的新闻资讯网站和客户端人数众多。杨国斌在《中国互联网的力量》一书中指出技术、社会制度与人类经验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认为“互联网的信息沟通与公民动员表现”共同构筑了网络公民社会[2]3。在这样的网络媒体环境下,广大网民在不了解真实危机事件的情况下,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交换意见,使得公共危机事件传播速度加快,并且可能产生不真实的事实内容,加深了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性。社会化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公共危机事件所处的大环境,一旦危机发生,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关注,并且注视着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社会化媒体下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都希望政府出面解决,并且给予人民群众一个最真实、最权威的官方信息。公共危机事件从发生到解决,社会各界都会参与,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化媒体还有公民,但是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政府起主导性作用。政府针对网络舆情和社会化媒体环境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社会化媒体下的公共危机,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
  (一)落实网络舆情治理
  在当今社会中,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已经由在社会生活的现实环境中转向了社会化媒体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们并没有亲历危机事件的过程,却能在社会化媒体中,自由地发表看法、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专门针对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在控制社会风险和激发网络活力之间保持合理平衡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遭遇成本高和效力不足的困难[6]。政府应当针对这一困难,控制网络舆情,减少其对公共危机的影响。
  首先,政府应该运用好政府的官方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等。在这些政府报纸或者网站上及时推送、更新最权威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和处理结果,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使得网络上谣言评论得以平息。其次,政府应该调整社会化媒体的内部环境,严厉打击发布不实消息、散布谣言的公民。政府应该树立良好的网络治理理念,改变危机治理的模式。最后,政府应该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建立监督机制,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社会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保证其公共危机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广泛性,加强与社会化媒体的合作,创新公共危机治理的方法,从而保持政治政策的稳定性。
  (二)加强民众心理干预机制
  一次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无论是对于受害人、受害人家属还是其他人民。为了有效地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减轻危机产生的社会危害,政府应该加强心理干预机制。政府应该认识到加强对人民群众心理建设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在经历公共危机事件后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同时也使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达到政策稳定的效果。
  首先,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政府部门,组建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针对受害人、受害人家属以及社会民众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从而缓解民众情绪,降低公共危机造成的社会影响。其次,政府应该引导民众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别人,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的产生。同时,对于那些社会媒体下的网民进行引导,培养用户良好的媒介素养,提高其判断消息真假的能力。最后,政府应该引导民众走向积极的舆论环境,加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公开性,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消除民众的疑虑,避免他们由于信息掌握不全而产生不切实际的谣言,造成民众恐惧和紧张的心理。
  (三)改变政府自身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的治理,政府除了从网络舆情角度、民众心理角度进行政策分析外,还应该从其自身的政府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改变政府自身管理策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7]。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法律和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公共危机发生后,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治理的首要因素。各级人大及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网络媒体环境下处理公共危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条文规定,落实网络环境安全条例,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法律条文还应该对于危机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受害人以及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进行具体规定,帮助公职人员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其次,政府应该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政府管理主要是对政府公职人员进行管理,应该使公职人员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最主要的是政府成立专家小组,建立一套危机管理的运行模式,使得危机发生之前与危机发生之后都有一套具体的运行模式,减低公共危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最后,政府应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完善相关技术的发展。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需要非政府组织参与。
  四、结语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是社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社会矛盾显现。社会化媒体更是激化了公共危机的爆发、传播,扩大了危机的影响力。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利用好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发展,创新公共危机治理的方式,同时,制度和法律是保障危机得以解决的前提。政府应该认识到社会化媒体、民众以及自身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且积极寻找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稳定对公共危机的导向作用,减少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及产生的社会危害。
  参考文献:
  [1]许文慧,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93-299.
  [2]袁媛.社会化媒体中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机制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3]侯东阳,高佳.媒介化理论及研究路径、适用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5):27-45.
  [4]张小强.互联网的网络化治理:用户权利的契约化与网络中介私权力依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7):87-108.
  [5]于瑶,李红权.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对政府治理的挑战及应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06-111.
  [6]张权,燕继荣.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分析与善治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9):21-29.
  [7]佟德志.中国国家治理的复合体系与合力效应[J].政治学研究,2016(5):2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84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