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以突显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课堂的执行者、参与者,发展者。以下我就有效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思考,与同仁交流。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实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着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思维发展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效益。效益即质量,要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充分体现活动为质量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新时代,新课程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要有新变革、新突破、新发展。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要坚持批判反思,不断更新。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发展与学习同步,在不断地学习中积极更新古老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全面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与学的双赢目标。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感知、体会、理解、发现、反思、归纳、总结形成结论,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二、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
  “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 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结合教材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化学科“五素养四水平”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
  “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开展课外活动法
  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校本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实验室和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厨房、污水处理车间、农田、化工厂,环境监测站等,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二是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探究性教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學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