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听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听课前,要先了解授课的内容,然后去钻研教材,设计自已的教法。听课有了准备,有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带着“蓝图”进课堂,才能更投入,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才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异同。教师在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活动时,免不了要听与专题有关的公开课。听课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专题相关的理论,便于在听专题性研讨课、观摩课时,透过“热闹”看“门道”。便可由点及面,通过课堂上具体的“情境”取到“真经”。
听课时,应全身心地投入,在对课堂动态的密切关注中,体验执教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如一位教师讲《少年润土》中的“雪地捕鸟”时,他将课本当竹隔,手指当短棒,边以润土的口气讲述,边支起课本,活灵活现地演示了捕鸟的经过。讲解与演示有机结合,平淡中见奇妙,让听课者领略了什么是“形象生动”,什么是“深入浅出”。在执教者教学技艺的展示中,要从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的设计、学法的指导等多方面观察教师的教;从学生的参与情緒、学习习惯等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从师生双边活动中衡量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尤其是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节课,并非要面面俱到地去关注课堂的每个方面,而要根据执教和教学目的的不同,随时调整关注的焦点,做到主次分明。可有意识地从写字、朗读、课文分析等方面给予关注,从讲与读、写与练、措施与效果等方面分析身边的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情况,从而提高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情况,从而提高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自觉性。一般的研究课着重看其在研究方面达到的程度对于名家的课,要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学术思想在课堂上的体现。无论听什么样的课,都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详尽记录课堂的客观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以此记录为档案,长期积累,必有益处听课后,除参加集体评议外,还要对课堂实况回忆几遍,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换意见。也可将相关的课作番比较,写写听课心得。还可用他人的教法自己试教,将他人的课堂当“教材”。课堂上的意外情况,听后冷静反思,多少能挽回一些损失,即使课堂上没有“损失”,即席的评析往往比课后的反思全面、深刻。反思中,主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可考虑这样一些同题:“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为什么他的学生听课兴趣这么浓?”“他的作文指导有什么特色立足课堂,将探寻、思考的目光投向别人的教学过程,羡慕和遗憾之余,便能明白“一辈子在备一节课”的道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