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农村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多为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很强,思维形成固化,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考试的傀儡,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引言: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告别填鸭式教学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思维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培养智商的根本途径
思维是智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其他智力因素以它为核心。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事物并没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为什么不同的人接触到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呢?除了感情的因素以外就是思维的主导了,有着发散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时刻思考问题,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将理论与我们的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就是人们所说的高智商。教育不是简单的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要将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升华,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的灿烂的文明,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火药这些发明都说明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反观清朝末年的闭关锁国,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没有接受新的事物,没有了创新,国力迅速下降,最终被列强侵略,所以创新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少年创新,国家才会创新,国家的实力才会日益增强。而我国学生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归根到底是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尤其对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远远不够,创新是对人类智慧的再升华,是国富民强的根本保障,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是否能擅长某一领域,多数是兴趣使然,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了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建立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学等等。
例如学习《确定位置(一)》的时候采用游戏导入,激发兴趣,通过认识同学,产生疑惑,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这样开始:“听课的老师想认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们,老师来推荐一个同学,是哪个就请站起来让老师们认识一下:这个同学的位置在第3组,他是谁呢?(怎么没有同学站起来呢?看来老师说的位置不确定)这个同学的位置在第4位,是谁该知道了吧。怎么还是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呢?到底怎样表示才能确定他的位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通过老师故弄玄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身到心都走进课堂,这样的方式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通过引起兴趣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的根本任务是自主学习
农村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会利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生日常中发现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时老师先与同学们交流,老师会问同学们我们教室今天有老师来听课,我们是不是应该欢迎他们呀,这时同学们会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这样可以活跃气氛,接下来老师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老师想把咱们班级的人分为两类,有谁知道分为哪两类呢?这是有的同学会回答主任和客人,还有的同学会回答男生和女生,进而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分类,接下来老师会继续说那谁还记得我们学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组成,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复习上一节课学的知识,同学回答后,老师会说那我们今天来给三角形分分类怎么样,由此引入今天的课程,把同学分成几组来讨论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最后有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课后老师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去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语:农村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小学生正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反展的黄金时期,只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使学生真正的领会数学與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建军.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J].中国知网.2017.
[2]朱洪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