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信息技术是近些年中小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农村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大多数学生地处偏远农村,只有极少数家住集镇。少数学生家里有电脑,在家长的引导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进行一些最基础的操作。而大多数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才有机会接触电脑,对电脑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受该因素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面临众多不便,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其表现主要为三种:一是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接受力强,很短时间就学会操作,有的反复训练也难把握要领;三是网上世界精彩纷呈,课堂上容易跑野马。
以上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由于学生信息素养与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引起的,如何去均衡这种差异,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认为应该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做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下是三点心得:
一、激发兴趣是基础
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具体的、直观的、真实的东西,在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积极的情感,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譬如我在教学《设置桌面背景》一课时,以一幅漂亮的风景桌面导入,学生由衷的发出“哇,好漂亮!”的赞叹声。然后我把一些精美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欣赏美、感受美。美丽的照片加上优美的旋律,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美好,利用人机之间可以捕捉的情愫,学生和计算机的距离拉近了,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积极性也来啦。
二、分层导学是关键
在同一個班中,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知的差异,统一步调的授课不仅会挫伤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毫无基础且学得慢的学生雪上加霜,以致完全失去学习本门学科的信心。于是我在教学中采用分层导学法把班中具有知识水平相当与学习特点相近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层。通常情况下,将少数具有较好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A层,把毫无基础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组成C层,大多数学生编入B层。教师依据各层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通过“情境导向,分层定标”──“分层练习,探讨生疑”──“集体回授,异步释疑”──“整体评价,齐头并进”四环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讨、善思存疑。
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软件的部分功能应用。借助多媒体等示教设备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演示。借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据实际情况分层辅导、排疑解惑,达到各有侧重、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三、巩固练习是保障
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才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练习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思考作业,待于下次课前巩固练习,彻底掌握已学知识,方便后面学习能加以应用。
有了良好教学氛围作基础,分层导学法作指导,巩固练习作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等实质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要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就该吸取更多高效有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相信在好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增进一个新的台阶。
(江西省乐平市第二中学 江西乐平 333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