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幼师高专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师高专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存在对课程建设的长期系统性缺乏认识、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要求不匹配、忽视对学生进行应用性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幼师高专院校应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目标指导课程建设,以高水平师资为基础开展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课程实施监控,完善课程建设操作体系,以切实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建设; 培养目标;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2-0053-03
  一、引言
  课程教学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所开展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载体。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程教学的水平所决定,进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校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的研究,不断潜心探索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学前教育和学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幼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逐渐成为我国目前幼儿园及早教机构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课程建设直接影响着幼师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幼师高专类院校要把课程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来对待。
  二、课程及课程建设的内涵
  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概念迄今尚无统一界定。此处使用如下概念:“课程既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显性课程,又包括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隐性课程。”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动态过程。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课程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从管理的角度看,有学校整体的课程建设,也有针对具体专业的课程建设。因此,宏观而言,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六项任务: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配套的实验教学和一流的教学管理。具体而言,针对某门课程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课程设计和讲授、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
  三、幼师高专院校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一)对课程建设的长期系统性缺乏认识
  首先,幼师高专类院校一般由中专升格而来,本身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经验先天不足的缺陷。教学管理部门和普通教师均认为课程建设是对方的任务,教管部门认为自己只需完成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任务,教师认为自己只需按照计划和大纲完成授课任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课程建设责任划分不清,缺乏有效的推动力。其次,对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课程建设是應对上级要求或评估而进行的“形象工程”,因此在落实课程建设时,所做的仅仅是整理教学文件、组织几堂公开课、统一规范教案格式等。课程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和长期性。
  (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以培养合格、实用、专业的幼儿教师为目的。但部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合格、实用的幼儿教师界定不清,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有些院校盲目照搬本科类高校的做法,制定的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是与研究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其结果往往是受生源水平及学校自身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实施困难重重,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有些院校在课程实施中忽略了学前教师应有的基本专业素质结构,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前教育相关理论不加重视,致使课程结构出现偏差,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终身成长。有些院校只是在原有中专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教学科目或加大了部分课程的课时量,片面地实施课程建设。
  (三)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要求不匹配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建设者,而且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数量、教学能力都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理性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幼师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些许不足,有些院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授课任务繁重,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研究不够深入,对课程质量的提高无实际作用。有些院校的教师虽然时间充裕,但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有限,课程建设质量不高。有些院校的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从事课程建设的教师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高,在进行课程建设时理论内容多于实践,所建设的课程与学校教学实际存在差距。
  (四)忽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师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虽然在院校的培养目标中有“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等表述,但缺乏具体要求,对教学的指导性明显不足,导致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相脱节。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指导思想与现实相背离,在学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虽然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还没有将其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实践教学仅处于从属地位。
  (五)课程建设经费严重浪费流失
  为推动课程建设,教育部对幼师高专院校课程建设给予了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但高专院校在升格过程中,由于领导班子的调整、部分院校领导非专业出身、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没有被重视等多种因素,致使一些出版社或幼教集团趁虚而入。这些企业以“帮助院校做课程建设”的名义,伺机推销自己出版的教材,致使本应用于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经费流失。
  四、加强幼师高专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课程建设,深刻理解课程建设的内涵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院校各级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既有整体目标,也有课程建设的分目标,因此,幼师高专院校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目标和规划。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职责,分配任务,各部门分工协作。课程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院校持续不断地总结、改革和建设。   (二)以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
  人才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规格质量的具体要求,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幼师高专院校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幼儿教师为目的,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符合这个总体要求。在课程建设中,首先要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突出的、指导性的地位上,所做的任何工作都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例如在对课程内容建设时,学校要根据目标中知识、能力和技能间的关系,合理划分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技能技巧训练之间的比例。
  (三)以高水平师资为基础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广大教师,所建设的课程质量的高低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为此,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组织教师到幼儿园一线参加调研、顶岗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本校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助力;二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通过说课、听课、从教基本功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教师加强课程微观层面的建设;三要培养一支能力突出的专任实践教学教师,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指导。
  (四)发挥教师能动性,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既要利用好外部资源,也要重视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实施者,因此,教师更需关注课程建设。在幼师高专院校课程建设中,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是不能忽视的。相同学科教师之间、跨学科教师之间、教師与学生之间、教师在指导实习或顶岗中与幼儿园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和交往,都会促使教师对课程建设产生思考。因此,幼师高专院校要重视教师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促使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激发教师课程建设的自觉性,推动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课程实施监控,完善课程建设操作体系
  为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作为课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院校应设立专门的校级课程建设委员会,对课程建设的实施进行监控,以保证达到预期目的。在课程建设初期,院校要开展课程评估,对开设课程的意义、任课教师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要素进行审查,以决定课程是否开设,或如何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院校要对课程进行发展性评价、多元性评价,以促进课程建设工作的推进。在课程建设的中后期,要注意对课程建设进行总结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六)全校一盘棋,促进课程建设各要素系统运作
  全校上下各系统要有效运转,子系统要服从母系统,各部门协同工作,在课程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师生,尊重师生,在课程建设中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品质,达到培养合格学前师资的目标。
  课程建设既关乎幼师高专院校的生存、发展,又关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项基础、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院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需要静下心来,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切实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
  参考文献:
  [1]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2]范   洁.三本院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