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能力、情感以及知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而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隐性分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97
在高中数字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他是属于A层或者B层,那么会让学生产生自满或者自卑的心理,这样会更加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而采取隐性分层教学法能够在不明确区分学生层次的情况下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隐性分层教学在课堂巩固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巩固练习题。但是书本上的例题一般难度较小,这些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能恰到好处,但是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却无法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隐性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一般层次的学生设置基础性的问题,然后让较高层次的学生对其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和补充;针对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这一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隐性分层教学在小组讨论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隐性分层教学法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应当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另外,教师针对小组讨论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当问题提出之后,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发言,不能总是针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提问,同时还需要顾及反应能力较慢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对《函数的概念与应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下面这个例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已知函数,x∈[1,+∞),如果对任意,x∈[1,+∞),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我们通过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题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解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困生能够在他人的指点下找到1中解题方法,而普通生则可以在和他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获得更多的解题方法,而学优生则可以通过各种尝试挑战更多的解题方法,从而使得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开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这道习题,能够有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隐性分层教学在作业布置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都会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合理应用隐性分层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两种试题,一种是必须要完成的试题,即必做题,还有一种则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的试题,即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完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思维。而选做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鼓励一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尝试,从而有效提升这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对“函数”这一课时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以下试题:已知函数y=f(x),对任意实数x,y∈R,都有f(x+y)=f(x)+f(y),当x>0时。(1)当x=y=0时,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当y=-x时,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试着判断它的奇偶性。(3)证明它的单调性。(4)当f(3)=a,求f(12)的值,并求出函数y=f(x)在区间[-12,12]上的值域。教师可以将(1)、(2)小题作为必做题,将(3)、(4)作为选做题。
四、设计隐性分层的探究活动
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也应当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对“集合”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由浅入深,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将集合的含义理解透彻,然后再让学生掌握集合和元素之间的關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清记号和常用数集之间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去学习集合元素的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集合的表示和含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应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隐性分层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在探究活动中是否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学习结果,开展相应的反馈流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鼓励,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明确对学生说明学习层次后再开展教学,那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和歧义,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为了使得分层教学的效果充分地体现出来,教师可以采取隐性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层次,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布置隐性作业,设计隐性研究活动,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育鸽.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2(6).
[2] 李海波.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13).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3258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