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阶段,核心素养这一词汇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并为教师们教育教学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与时代发展相接轨,巧妙的抓住学科特质,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以此来增强教学实效,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研究
前言: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历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该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国热情等,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及思想道德,也能深化其对我国历史、历史文化的理解等,促使其的知识内涵、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因此,为了将该学科的内涵、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为其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所要具备的满足自身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发展的必备要素[1]。而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主要可以将其划分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等,是教师在开展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导向。
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学科的内涵、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就一定要跟随住时代的发展脚步,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加以注重,促使学生在局限的课堂中收获更多,以在强化其知识底蕴、历史素养的同时,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时空观念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通常就是指,对特定空间、时间中的事物加以观察、分析,所形成的观念、意识等,也是将各个历史要素、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互相联系、关联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加以有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构建完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能锻炼其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用。
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中,由于这一事件中包含着诸多的人物、战役、时间点等,很容易使学生在记忆、理解的过程中发生混淆,对其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就可以引入“时间轴”这一形式,让学生结合二战过程,将各个知识点放置在时间轴中,将整个二战过程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等,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效率的一种方法。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促使學生时空观念的建立,将各个历史人物、时间、事件结合在一起,促使其历史素养的形成,为其后续的知识复习也会带来较大的便利。
(二)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史料实证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其的辅助下,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2]。因此,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也应有目的、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史料实证,借助合理、真实的史料帮助学生在分析、理解中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体会历史文化等,使其逐渐的养成实证精神,促使其历史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
例如,在讲解“近代史”这一部分历史时,需要学生通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等,来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通过该部分历史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爱国情感、荣辱感、责任感等,将历史学科的内涵、价值等逐一的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辅以一些相关的史料实证,如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历史教材中尚未提到的内容、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等,使学生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强化对历史的理解,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人文观、价值观等,促使其的历史素养、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深化历史理解
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和解释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二者间又是互相关联、联系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认知后,才能在前者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解释、评价、分析等,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没有任何的历史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充分的发挥出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搭建各种各样的机会、平台等,使学生有机会能表述自身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促使其历史素养的逐步形成。
例如,在讲解《贞观之治》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可以使学生直观、生动的对李世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群体划分成各个小组,让其从“玄武门政变”探讨到“贞观之治”等,使学生能对李世民这一形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知,形成客观评价等,使学生在局限的课堂中获取更多。
(四)基于核心素养,树立价值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价值观念的树立也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3]。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也应对此加以注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使其获得更多。
例如,在讲解“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设置出几个问题:“长征的条件这么艰难,为什么红军们依旧没有放弃呢?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们一直走下去?”引发学生的自主分析、合作探讨等,促使学生们在历史学习中更好的学习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精神,促使其的历史价值观得以树立,将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彰显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曲折、波折等,使其的爱国热情大大增强,也能切实的提高其的文化底蕴、历史素养,达到一举数得的最佳效果。虽然,在当前,部分教师在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但我确信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一定能改善这些不足,为素养教育的推进而助力。
参考文献:
[1]周伯泉.培养爱国品质,塑造民族精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10):142
[2]石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9):67-69.
[3]林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8):2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