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协同创新”教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是国内社会发展、建设当中需要的重要人才之一,受到教学改革及协同创新理念的影响,大学学府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专业教学目标等,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关键词: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协同创新;教改
  前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大学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协同创新理念,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品质、专业能力过硬的优质人才。
  一、大学院校要和对口企业合作,对培养人才的方案进行调整
  1.1展开产学研合作与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创业
  大学应联合对口企业,做好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工作,同时,要挑选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赴企业参观对方的技术研发过程与生产线,在完成参观学习后,专业教师应结合参观新的及学生反馈建议完善教改方案。另外,大学要做好课时的调整,要实现教学。科研双向协同发展的目标。一般大学中的相关专业都是四年制,此时大学应调整教学模式,实现“3+1”教学新模式,通过三年学习、一年实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水平。在指导学生方面,要推行校企双师指导制度,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应给予奖励或加分。对于实现自主创业、创新的同学,高校除了要给予表彰外,还要协助学生进行产品推广,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1]
  1.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开发计划需要校企协同制定
  大学领导应邀请对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培养人才的方案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计划。同时,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师应邀请企业专业入校指导教学工作,一起研究课程教材开发方案,从而使大学教学内容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1.3校企协同建设实训基地、管控人才培养
  大学学府要主动的与对口企业协商、签署平等协议,然后在大学内部引入企业资源,并根据企业导向需求开发、设计实训基地、实践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技能运用水平,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另外,大学还可以根据企业导向需求,有目的性的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提供了保障。
  1.4质量评估体系需要大学与企业系统构建
  大学与企业要为企业与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保证双方的权利与诉求得到满足。同时,在学生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环节应引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监督。大学要构建网络化在线教学平台,要通过利用慕课教学等手段,将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实现碎片化处理,同时,要根据学生每次学习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评价。而企业参与方与教师应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好质量考评体系的调整,从而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管力度,实现对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的目的。
  二、建设专业群桥梁,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
  大学在共享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各专业之间缺乏交流,影响了人才的有效培养。受协同创新理念影响,电子信息专业必须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因此,要建设专业群,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管理,使高品质课程资源在各专业、学科间实现共享。同時,构建专业群不仅能够科学的设置课程,还能提高大学资源整合效果。
  通过分析企业对各岗位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及要求分析发现,应以“岗位+能力拓展”为基础建设专业群;所以,要将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定位核心,合理的融入物联网工程等基础课程。
  基于培养人才的目标、职业发展视角分析,基本岗位与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组成了专业群“岗位+能力拓展”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基本岗位课程内容时,将在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领域得到突破。在学习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知识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开发、运用物联网等知识的水平。
  与此同时,大学与企业建设的实践训练基地,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实训空间,还能为学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业需求,自主对企业定制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选择,然后选择在校企联合创建的实践基地中接受培训,从而为自己培养定向技术及能力。
  三、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3.1重视工程实践,改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
  大学要结合企业导向需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科学的调整电子信息类工程实践方案。同时,应增加实践课的比重与校内实践基地开放实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实践与环境良好的实训平台。
  3.2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信息类专业比赛,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利用水平,有助于为学生培养实践技能。因此,大学应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征,设计比赛项目,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物质及精神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3.3大学要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学府可以利用校内空闲教室建设创客中心,并组织创客活动,邀请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研讨大会,让学生在研讨、学习中获得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
  3.4引入信息技术,打造开放式课堂
  大学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充裕,所以,大学要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模式,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分享知识,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师生在线互动教学目标,而学生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在线学习与考核,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反馈结果优化教改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与企业可通过平台将关键的知识点、企业信息、行业咨询、问卷调查通过公众号推送。创建“校-校”、“校-企”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2]
  3.5打造双师型培养体制
  大学要掌握协同创新理念的核心,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实践的机会。当前,大学要健全教师评价体制,实现综合考评体制的建设;在发展中,大学要为专业教师培养协作精神与科研能力,从而为教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大学要积极的与企业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在企业生产、研发等实践工作的参与中掌握企业需求、完成教学改革方案的调整。
  3.6调整传统的考试模式
  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模式比较片面,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察,因此要完善考试模式。比如,大学要联合企业通过理论与企业实践混合考核、抽题考核、笔试与口答结合等确定考试成绩;试行以论文、实物设计与制作、企业岗位专项能力考核等形式来取代基于识记的笔试等考试方式。通过校企协同考核、评价的方式,提高考试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可靠性。[3]
  结语:综上所述,大学应积极的联合相关企业展开协同创新,要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课程等的改革途径及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科教融合探索与实践[J].安鹏.计算机教育.2016(05)
  [2]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研究[J].罗海军.教育教学论坛.2017(09)
  [3]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林愿,周细凤.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