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科技论文  > 
  •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融合创新探究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融合创新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冶炼水平和技术革新能力的关键,而高校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入手,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微课和慕课等视频、QQ和微信等手段,以引导、启发、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冶金;新媒体;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G434;R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1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56
  【Abstract】The technical level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smelting leve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he core task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complex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re course of metallurgy specialty, rais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s proposed. With the help of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video, such as micro-course and MOOC, QQ and WeChat,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inspired by means of guidance, enlightenment and inquiry.
  【Key words】Metallurgy; New Media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我校冶金工程專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核心阵地,担负着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催生了新媒体技术。该技术以数字网络、多媒体等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3],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且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下载和点播。因此,该技术正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我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新媒体已经充斥了大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更容易屏蔽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课堂,而选择具有主动权的网络世界。因此,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刺激视觉、听觉等感官而改善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新媒体有效融合迫在眉睫。
  1 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结合不够
  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如炼铁、炼钢,知识点多、逻辑性差、比较抽象,学生掌握难度大。虽然在大二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分别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但是出于安全考虑,现场不允许学生顶岗实习,对冶炼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功能、构造、操作等无法做到全面分析和深入理解。
  1.2 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结合不够
  科技的进步促使冶炼过程的工艺、设备和方法的发展与改进,但大平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决定了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缩减,导致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在企业的应用情况等学科前沿知识引入不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3 授课方式相对单一,互动环节少
  鉴于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学任务重、教学学时少的特点,目前基本上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弱、课堂教学参与性低,教师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无法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而学生积累的难点会越来越多,最终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必将导致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对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2 课程教学融合创新的思路与措施
  通过以适当的方式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改变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融合创新的目的。
  2.1 课程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
  以课程为单位建立信息化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团队凝聚力强、人员稳定、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实现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教学效果的改善[4-5]。
  2.2 网络虚拟平台的利用
  冶金企业冶炼设备多为密闭容器,不能直接观测到炉料的变化情况和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利用钢铁大学(steeluniversity.org)的网络平台和我校的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虚拟实验室,熟悉高炉炼铁、转炉/电弧炉炼钢、炉外精炼和连续铸钢等工序的设备、工艺特点、技术参数,完成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和连铸模拟,按要求冶炼出普通建筑用钢、TiNb超低碳汽车用钢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凝结成一体,全方位多视角熟悉冶炼过程与特点,锻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由世界钢铁协会发起的基于网络炼钢平台的“模拟炼钢挑战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6-7]。截止2018年,我校学生已获得1次世界冠军,2次世界亚军,2次世界第三,社会影响巨大。   2.3 微课资源的建设
  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做到完全理解与掌握。而微课由于具有主题突出、内容精炼、学习时间灵活的特点,可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之用,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研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梳理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具有典型性、先进性的现场素材融入微课资源,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灵活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8]。
  2.4 通过QQ群、微信群建立课程学习小组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微信和QQ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但真正用于学习交流并不多。通过利用网络搭建学生与教师间的桥梁,定期推送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分享学习体会,实现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即时在线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因地制宜的加以引导和指导。此外,很多在线课程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icourse)等,也可以作为学生课下的辅助学习资料,对于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课上教师的进一步讲解、与教师互动、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等方式,达到掌握的目的。
  2.5 雨课堂的有效利用
  雨课堂是一种智慧教学工具、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实现了信息技术手段与PowerPoint和微信的融合,具有随机分组、推送资料、制作试题/试卷、课堂反馈等功能,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成为完整的教学链条。课前,教师向学生推送已有视频、课件等资料供学生预习,课堂上为学生推送习题或测验进行实时答题,实现弹幕互动,提升课堂气氛。同时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标记难点,反馈给老师,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课后,教师可通过系统查看所有相关数据,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3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教育改革的重心是进行素质教育,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程,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后学生的工作能力,对企業自身冶炼水平和技术革新能力的高低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将新媒体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技术与行业最新动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满足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三峡高教研究.2016,(1):1-10.
  [2]杨楠.“双一流”建设下的大学教学创新—知识体对高质量教学的促进作用[J].北京教育.2017,(11):49-51.
  [3]袁迎春,张照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134-135.
  [4]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5]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J].高等农业教育.2011,(3):45-49.
  [6]王宏丹,任兵芝,高艳宏,等.通过网络炼钢平台培养冶金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J].中国冶金教育.2018,(4):86-89.
  [7]王宏丹,任兵芝,张倩影,等.网络虚拟炼钢平台在冶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6,(2):69-70,73.
  [8]任兵芝,王宏丹,高艳宏,等.微课在“连续铸钢”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32):133-13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2018-GX-362。
  作者简介:高艳宏(1975—),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工作于重庆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冶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