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毛集镇产业发展规划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为例,分析镇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有利条件,探讨镇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提出镇域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旨在加快推进毛集镇域产业发展,并为生态型小城镇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关键词:产业规划;生态型小城镇;镇域经济;毛集镇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5.010?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5-0063-05?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Maoji Town in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HAN Xiaoxu, GAO Yicheng, LI L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Maoji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anced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key tas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rings forward guarantee measures for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iming at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Maoji Town and providing a model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small towns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words] industrial planning; ecological small town; town economy; Maoji Town
引言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的典型过渡区域,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1-4]。产业是小城镇发展壮大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决定着小城镇建设所需的财力来源,还决定着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5]。但我国小城镇发展仍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人力资源流失、资源禀赋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6-8],产业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亟待加强。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差异,小城镇产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9],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资源型小城镇[10-12]、发达地区周边小城镇[13-14]、特色小城镇[15-16]等产业发展案例探索,针对生态型小城镇产业规划的案例研究鲜有涉及,值得进一步丰富相关实证研究,形成对生态型小城镇产业发展及规划策略的科学认知和经验启示。
毛集镇地处淮北平原南端,是安徽省淮南市“卫星城”,其生态优势突出,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之一,是迄今为止安徽省唯一的先进示范区。毛集镇拥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镇等多个奖项及国字号品牌,是全国唯一集全国首批小城鎮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三项国家级试点的小城镇。基于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镇域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可以为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1毛集镇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1.1产业发展特征与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但经济实力较弱。随着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镇域产业发展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但是,毛集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值均偏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属农业型欠发达地区。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发展层次较低。以建设生态型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毛集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逐步向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食品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建材业等初具规模。但是,毛集镇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旅游业尚处于聚集人气的起步发展阶段。
三是产业布局特色明显,但空间组织较弱。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毛集镇产业布局特色明显,形成“东经、西粮、南水、北煤”的空间格局。但是,毛集镇现有产业空间组织程度较低,如大型交通项目割裂了镇域产业空间的有机联系;工业集聚区工业企业与居住区混杂、商贸网点随意占道经营等现象突出;矿区、镇区、采煤塌陷区和行蓄洪区的发展矛盾突出等。
四是产业协作持续推进,但开放水平较低。随着皖江城市带一体化尤其是合淮同城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毛集镇对外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毛集镇对外开放水平仍然较低,招商引资工作处于淮南市7个县区的下游水平,尤其是外商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1.2产业发展外部条件
一是河湖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本底。毛集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淮河之滨,素有“淮上明珠”之称,境内花家湖、生态农田、淮河岸线及遥相辉映的焦岗湖构成水绿交融、河湖共现的独特景观。毛集镇的河湖资源优势是综合集成的河湖、具有文化积淀的河湖,独具魅力的河湖资源为毛集镇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本底。 二是区域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毛集镇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沿长江通道横轴,该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定位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能源原材料、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基地,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此外,毛集镇是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城市、合肥都市圈的边缘城市、沿淮城镇群的组成城市,是沿淮工业走廊与合淮工业走廊构成的“T”字形工业走廊的战略节点。区域功能定位为毛集镇积极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谋求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是交通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对接通道。立体型快速交通网络的形成将使淮南融入南京两小时经济圈和上海半日经济圈,为淮南市东向发展开辟“快车道”,促进毛集镇与长三角的直接融合。从铁路来看,毛集镇与淮南、阜阳这两个铁路枢纽城市均具有便捷交通联系,商杭高铁设置毛集镇站,毛集镇至合肥市的通勤时间缩至1小时,“同城效应”将逐步显现。从机场来看,合肥市在肥西县高刘镇规划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考虑到合淮阜高速与合肥市高刘机场快速通道直接相连,届时毛集镇距离新桥国际机场的车程将缩至1小时。从水运来看,安徽省规划打通西淝河—淮河—瓦埠湖—江淮运河三级航道,新一轮淮南市总体规划也将何台港与新集港扩建为大型枢纽港口,未来毛集镇水运交通优势将日益明显。
四是政策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毛集镇所在的毛集实验区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淮南市委、市政府也将毛集实验区作为淮南市推行新政策、新举措、新机制的“试验田”。此外,毛集镇是全国唯一的三项国家级试点单位,即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也是安徽省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试点镇、农村清洁工程试点镇、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镇等。
2毛集镇域产业发展的规划定位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毛集资源优势为突破口,以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工业强区、创新活区为目标,强化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服务高端化的三产联动和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城镇镇区的三区互动,建设规模化产业基地和大型企业集团,延伸支柱产业链,培育符合毛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毛集镇建设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创新区、沿淮工业走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休闲度假胜地、淮南西部生态新城。
2.1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创新区
2008年7月,毛集实验区作为沿淮行蓄洪区生态脆弱区的唯一代表,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作为全国13个先进示范区之一、安徽省唯一的先进示范区,毛集实验区享受扩权县政策。作为毛集实验区“一主两副多点”城镇体系的主中心,毛集镇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创新区。
2.2沿淮工业走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发挥示范区对皖北、皖西和皖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产业协作体系,合淮工业走廊也被正式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毛集镇紧邻合淮工业走廊,依托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和产业用地等比较优势,面向东部沿海地区找准产业承接的着力点,有望打造成为沿淮工业走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3合肥经济圈休闲度假胜地
合肥经济圈涵盖合肥、六安、巢湖、淮南和桐城等,是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合淮同城化进程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作为淮南市重点中心镇,毛集镇以焦岗湖生态资源为基础,正在加快构建集休闲度假、生态体验、水上游乐于一体的復合型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产品丰富、内涵深厚的生态度假体验旅游区。以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和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为依托,面向合肥经济圈的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加快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毛集镇有望建设成为合肥经济圈休闲度假胜地。
2.4淮南西部生态新城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提出构建“一主两副三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并将西部城镇发展区的毛集镇定位为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餐饮业为主的生态型综合小城市。依托毛集镇焦岗湖自然景观区、北部水上游览区、现代示范小城镇、文化园区等生态度假体验旅游区建设,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发展环境,努力推进节地型、节水型、节能型产业发展。毛集镇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城镇发展与自然元素、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淮南西部生态新城。
3毛集镇域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
3.1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
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壮大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服装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经营状态,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服装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度假、商贸物流等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绿色水乡城市。
3.2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突出发展绿色蔬菜、园林花卉、生态农业等,重点建设三个基地和一个园区,即生态农业苗圃花卉种植基地、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万亩蔬菜基地及毛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二是发展观光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合理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尽量延长可观赏期,最终以观光农业发展实现经济、生态、景观、休闲和教育等多重目的。
三是构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为农业和农村服务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等。 3.3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完善企业项目准入制度,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毛集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四类工业组团——高新产业组团、机电产业组团、轻纺产业组团、农副产品加工组团,加快建设沿淮工业走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中,高新产业组团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材料、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机电产业组团重点发展煤炭、煤化工等配套机电产业等;轻纺产业组团重点发展纺织针织、服装加工、缝纫工业、装饰用及纺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组团重点发展粮油果、水产、畜禽等农副产品深精加工。
3.4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培育发展休闲旅游业,建设合肥经济圈休闲度假胜地。充分利用毛集镇水乡文化古镇特色优势,依托现有区外焦岗湖生态旅游基础,规划形成由“焦岗湖+淮河风情文化园+花家湖”组成的“两湖一园”生态文化旅游景观。首先,推进花家湖片区生态旅游开发,打造皖北第一生态湿地;推进淮河沿岸景观资源利用,打造“淮河风情文化园”,建成“千里长淮第一标志城”。其次,发挥首批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和省级农家乐旅游点的品牌效应,通过农家乐、果蔬采摘、青少年实践基地等形式推动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最后,依托“焦岗湖影视城”资源,塑造独特的影视文化旅游品牌。
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淮南商贸物流基地。依托公路和铁路交通区位优势,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加快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农产品、重要工业品等毛集镇重点领域的专业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建设成为淮南市域商贸物流基地。
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淮南西部生态新城。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4毛集镇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
以全面提升生态经济价值为导向,加快构建“一核、三点、三基地、六园区”的镇域产业布局结构体系,即以毛集镇综合服务区为核心,辅以发展以商贸物流为主要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中心、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北部和南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个特色农业基地,以及毛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毛集镇工业集聚区、北部水上游览区、焦岗湖影视文化游览区、淮河风情文化园、农家乐农事体验区等六个园区(见图1)。
4.1农业
重点建设三个基地和一个园区,即生态农业苗圃花卉种植基地、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万亩蔬菜基地及毛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4.2工业
采用集中式工业布局原则,尽量避免分散式工业生产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在毛集镇西部、夏集东部高速公路下道口、102省道沿线建设毛集工业集聚区。依托淮南大工业、面向长三角经济辐射,重点发展四大类工业组团,即高新产业组团、轻纺产业组团、农副产品加工业组团和机电产业组团。
4.3服务业
规划形成四大旅游景区。其中北部水上游览区:以花家湖采煤塌陷区和花家湖为主体建设水上公园,发展水上旅游;焦岗湖影视文化游览区:以焦岗湖影视城为主体,发展毛集镇特色影视文化旅游;文化园区:淮河风情文化园是毛集镇旅游开发的主导品牌,规划注重发掘并且扩大旅游宣传;农家乐农事体验区:依托毛集镇农业产业基础,加强农家乐、青少年实践基地等项目开发。构建两级商贸服务节点。其中,一级节点为毛集镇新、旧城区,定位为毛集镇集政务、文体、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二级节点为以花家湖、保村圩等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为载体,重点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在规划工业集中区外围、邻近公路公路一侧布局仓储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延长工业产业链,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5毛集镇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建议
5.1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原则,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将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列入相关部门和新区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编制和完善主要行业专项规划,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指导毛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完善规划实施考核与监督。对规划提出的重要指标和重大任务,要纳入部门和地方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5.2招大引强,引进培育扎根型企业
一是建立招商引资队伍,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項目实施促进规划落实。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商务、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二是引进培育扎根型大企业大集团,提升区域品牌效应。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壮大一群”的联动效应,培育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休闲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企业集团,促进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
5.3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开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影响大、带动性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公共性旅游设施、旅游促销活动予以扶持;对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重点培育的服务企业给予优先供应土地资源支持;对优秀专业人才实行“智力资源资本化”,鼓励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投资。二是进行企业市场准入改革。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投入机制。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协会、政府、企业三方沟通互动管理行业新机制,真正确立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地位。 5.4智力支撑,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一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设立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大力度、多渠道、跨领域引进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来毛集开展创新创业。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紧缺型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利用本地职教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机构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人才评估体系、人才信息平台和人才数据库,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业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5.5强化管理,建立高效运行体系
一是按照高效精简原则进行机构设置。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效能政府,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等管理模式,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公务员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三是推进管理“扁平化、网格化、精细化”。推行党工委、管委会、投融资公司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各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
参考文献:
[1]张伟,许珊珊,袁晓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设计师使命[J].小城镇建设,2019,37(2):54-60.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2.009.
[2]齐立博.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的“惑”与“道”——江苏省的实践与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37(1):56-61.doi:10.3969/ j.issn.1009-1483.2019.01.008.
[3]梁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经济市场,2017(10):73-74.
[4]史旭敏,管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1):66-72.doi:10.3969/j.issn. 1009-1483.2018.11.009.
[5]许明.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市场周刊, 2018(3):110-112.
[6]曾献君,卓德雄,李云,等.小城镇就地城镇化的现状与困境研究——基于福建省四个小城镇的城镇化综合评价[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8,16(1):96-102.
[7]杨传开,朱建江.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1-7.
[8]胡小武.重构中小城镇发展动力的理性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8(2):12-14.
[9]李国平,李迅,冯长春,等.我国小城镇可持续转型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32(6):32-49.
[10]许昊翔,安诣彬.资源型小城镇转型过程中的产业选择——以西乌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33(11): 100-104.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5.11.019.
[11]朱哲.全域旅游视角下农业型特色小镇案例研究——以美国纳帕谷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106-112.doi:10.3969/ j.issn.1009-1483.2018.10.017.
[12]孟祥婉.旅游区边缘型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以杨柳镇为例[J].小城鎮建设,2019,37(2):61-67.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2.010.
[13]杜宁,赵民.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1):28-36.
[14]王佳琪,袁永博,张明媛.基于根植性理论的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研究——以辽宁省庄河市大郑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8,36(12):32-38.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2.006.
[15]章政.上海市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9):37-41.
[16]郭凯峰,李榕,王媛钦.大理市双廊镇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问题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7(11):2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