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性有致,润德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渐渐从班级管理的“王者”变身为班级管理的“军师”,在组织、引导与合作中实现着班集体的良性建设。聚焦小学班集体建设,班主任要以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特性为起点,以学生习惯养成、情感培育、素養提升与人格完善为核心,以制度规范、文化浸润、评价激励为路径,立足学生主体性,积极构建和谐班集体,让班集体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自由生长、自信发展的生活场,让班集体建设从“有为”走向“无为”。
  关键词:班集体;特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114-01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集体的建设直接决定了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同时决定了一所学校所给教育的质量。班主任作为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立足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特性,讲求儿童性、教育性、科学性以及发展性,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生,善于构建价值,懂得遵循规律,敢于预见未来,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才能有的放矢,稳中求进。
  1.儿童性
  儿童性,即班集体建设要学会尊重儿童。在班集体中,每名儿童都是班集体建设的小主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时应立足儿童,学会尊重儿童,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民主而自由、平等而和谐的班级氛围,不做班集体建设的“王者”,而做班集体建设的“军师”。与儿童性相对,成人性是目前班集体建设中的一大壁垒。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班主任习惯于以自身为主体,全权掌控班集体的一举一动,忽视了儿童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导致班集体建设丧失其应有的活力。其实,班集体的建设既需要班主任的专业引领,也需要儿童的个性参与,唯有师生共同经营,班集体建设才会焕发出其应有的光彩。例如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公约的形成过程会因班主任的带班理念而存在着差异。有的班级公约源自班主任的强行规定,有的班级公约源自学生的天马行空,还有的班级公约则源自师生的共同约定。笔者认为,源自师生共同约定的班级公约便是儿童性的体现,而这样的约定也更能够获得儿童的认可与服从。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的专政,不是老师提出,学生遵守的命令,在制定班级公约时,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相互协商,在充分交流、思辨、分享与补充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再经由归纳与概括将琐碎的共识简化成章,这一过程便是尊重儿童的过程,体现班集体建设的儿童性。
  2.教育性
  教育性,即班集体建设要善于构建价值。班集体建设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外至学生的行为规范,内至学生的价值认同。班级就像一个“微型国”,在这里,每名学生都是这个“微型国”里的公民,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外化的行为规范,他们还需要一套内化的价值认同。班集体建设要兼顾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认同,双向构建,内外兼修。例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儿童纠纷。常见的儿童纠纷有言语型纠纷、肢体型纠纷以及情感型纠纷。这些纠纷借由行为表露,其背后的症结其实正是班集体中共同价值的缺失。面对儿童纠纷,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儿童走向价值认同,化干戈为玉帛。这便是班集体建设中教育性的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科学性
  科学性,即班集体建设要懂得遵循规律。这里的规律既包括班集体中个体的发展规律,也包括班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规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人的发展主要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八个阶段中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面临着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因此,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构建班集体。例如在组建班委会时,老师一开始可能需要根据学生短期显现的优势任命班委,这便是遵循个体发展规律的体现。但是由老师任命的方式组建的班委会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班集体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定期开展班委改选活动,并在学生自主申请与学生民主投票的基础上实现班委会的更新。在这一活动中,无论是选举权,还是被选举权都应属于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主体意识,获得主体经验,成为班集体建设的小主人,这便是遵循集体发展规律的体现。
  4.发展性
  发展性,即班集体建设要敢于预见未来。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观点。其实,班集体建设同样离不开老师对儿童未来生活的预见。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眼前的生活,还要敢于预见学生未来的生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发展性班集体。例如在低段的时候,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习惯养成;到了中段,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变为学生的情感培育;再到高段,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则转向了学生的梦想教育。可见,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班集体建设的重心也在发展,只有看见了儿童的发展,我们才能遇见班集体的发展,才能为学生未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造条件。
  “天性有致,润德无声”是我们德育的初心,也是我们班集体建设的初心。学生生命自觉的时刻便是班集体建设从“有为”走向“无为”的时刻,让我们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在育生命自觉中见证班集体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程建平.德育方法论[J].社科纵横,2005(02)
  [2]吴志红.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文教资料,2007(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