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课堂小组讨论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讨论是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本研究主要探究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为例,试图探寻可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讨论;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76-01
  在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一种尤其常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对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课堂小组讨论在教学方法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也自然备受关注。本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策略进行努力。
  1.协同师生,明确主体责任
  (1)明确教师责任
  教师有引导、组织和调控的责任。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生小组讨论的进展,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一旦发现学生讨论有偏差或中断而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启示,对部分学生的观点可及时给予建议和点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难免会发表出片面、肤浅甚至错误的观点,教师需要适时的引导,根据学生的表述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发现冲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纠正当前的错误认识,以及更深入地认识问题。教师在巡视中还可以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起到调控的作用,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够自觉,讨论一些与教师组织的讨论问题无关的内容,会扰乱课堂纪律,教师及时的巡视和调控会帮助提高小组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2)明确学生责任
  学生有思考、参与、维护的责任。课堂的小组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对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本小组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思维才能发生充分碰撞。否则,小组的讨论结果,可能只是个别学生的结论,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此外,学生有维护讨论团体的责任,帮助教师共同调控。学生需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谈论与本节课中讨论话题无关的内容,维护小组讨论的有序开展。
  2.明确目的,优化讨论问题
  (1)围绕教学目标优化
  讨论的问题始终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组织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小组讨论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现象或原理,始终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例如,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一节中,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你能在你的身上找一找1cm、1dm和1m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含“学生要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感知”这一项,问题的设计与教学目标是契合的,指向的目的也是明确的。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同时伴有小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
  (2)聚焦问题内容优化
  聚焦问题内容,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例如,在《长度与时间测量》一课中,为了引出分度值和量程的概念,从而说明测量时如何选择刻度尺。如果出示两把刻度尺,请学生思考讨论:这两把刻度尺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回答“外观”、“轻重”等各种不同之处,偏离发问的目的,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将问题进行适当优化,改为“这两把刻度尺的刻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便容易发现刻度的范围,及每一小格表示的刻度不一样,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讨论方向。
  3.创设情境,营造讨论氛围
  (1)创设合适的情境
  物理课堂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例如:《物体的浮与沉》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请学生分小组活动并观察现象。将橡皮泥、小铁钉、土豆、蜡烛、玻璃小瓶(外表相同规格不同,有的会沉于水中,有的会浮于水面)等用筷子夹住置于水中,静止后松开筷子,请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讨论交流,将看到的现象归纳为一句简短的话。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但观点大致相同“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气氛较为和谐。其中,有的学生发现本小组的玻璃小瓶下沉了,而别的组有的玻璃小瓶上浮了,这又创设质疑的情境——看似相同的物体有的会沉到水底,有的会浮在水面,是为什么?。如此,便会引发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放在水中的物体会上浮还是下沉是由什么决定的?”或“什么样的物体会下沉什么样的物体会上浮?”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轻的物体上浮,重的下沉”,另一个学生提出反驳“不对啊,小铁钉还没有蜡烛重呢,但是小铁钉是沉下去的,蜡烛是浮上来的”。每个学生的思考都是有价值的,每一次他人的质疑都会促使自己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学生在民主共享的氛围中思维发生碰撞,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2)营造和谐的氛围
  营造和谐、民主、共享的讨论氛围。首先需要选择时机、控制讨论节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学习重点、难点等多处学生容易出现疑惑的知识点处设立讨论问题;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把握讨论,一般的问题讨论2-5分钟为宜,分小组的实验合作探究10分钟左右。其次,要及时反馈,评价讨论结果。小组间相互点评,效果相对较好。对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适当点评。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直接点评分析,学生对照课本、教辅资料等自我点评、学生相互点评……研究者最认同的还是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初中生十分在意同伴的看法,同伴的建议相对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杨翠蓉.有效课堂讨论的责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2]梁文杰.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