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进步的一面镜子,与各个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课程通过历史反映的社会史实以及它对人们社会生活习惯、生活习性产生的独特作用,使得教师通过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让广大学子在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历史课的魅力,加强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进一步了解,了解中国历史,深知中国国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懂得珍惜生活。
关键词:皮影 历史课堂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4-0001-02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探究,历史教育教学的老师应担当起挖掘优秀历史文化,利用好民间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对历史教育教学的深刻认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广泛兴趣,感受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皮影艺术运用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其意义是深远的。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剪纸与戏曲艺术的巧妙结合,是中华大地上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戏剧艺术的“活化石”。但在民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紧急抢救阶段,仅有的一些老艺人,数目已经微乎其微。皮影戏艺术的整理与维护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这种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至于在中华大地上消失,前人没有放弃,后人更应当努力保护、继承和弘扬。
皮影相传开始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唐宋,宋后期到清代为兴盛时期。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民间传奇故事:相传秦二世自生下来,整天哭个不停,不管怎么哄他,都不能阻止他哭泣。忽然有一天奇迹发生了,宫廷中当时有人挥动着影人儿经过丝帛半遮挡的窗子时,他停止了哭泣,而且破涕为笑。差役宫女把这件事禀告皇上。皇上便命令宫廷中擅长剪纸绘画的工匠精工细雕,描绘修剪出各种表演的影人形象,让差役宫女们站在窗子外边舞动,从此胡亥不再哭泣,皮影戏就此在民间传开了。
另一种说法,记载于《汉书,外戚传》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汉武帝刘彻) 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视……汉武帝另坐他幕观看影子,这说明当时已形成影戏的雏形。(公元1147年)成书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皮影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上演的盛况,书中记载:“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足以见得当时皮影上演极为流行,皮影戏的大发展是在清代,全国普遍上演皮影戏,清中叶陕西皮影从大荔、华县经咸阳、彬县、长武传入甘肃庆阳、环县、平凉。清末甘肃大将董福祥曾招领环县皮影戏班子赴京城为慈禧太后庆贺寿诞。(公元1235年)的《都城记胜》中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鏃,后用彩色装皮为之。” (公元1146年)相传范仲淹曾经镇守甘肃庆阳,当时有民间艺人表演皮影戏犒劳戍边将士之说。
然而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受其他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市场狭窄、观众稀少,加之现如今老艺人大多离开人世,活着的也已经步入古稀之年。抢救、整理和维护皮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远在辽宁的复州皮影、凌源皮影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北陇东地区“环县皮影”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师应利用好皮影艺术资源,让它进入历史课堂,办特色教育,号召青年学生保护、传承、整理、维护这种民间艺术。
1.皮影怎样进入中学历史课堂
新教学,令古老的艺术表演焕发生机。针对学校提出的“导、学、测、评”教学方法,新增加了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这种历史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超学科的角度来看,历史与艺术、戏剧、民间传说、剪纸、皮影戏等是密不可分的。影戏人物,造型别致、做工精细、色彩鲜艳,虽然人物是平面结构,但在艺术表演图案及花纹设计中具有立体感。它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在融入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造型、展现”、“设计、应用”、“鉴赏、讲评”、“表演、感受”融为一体,是“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好教学方略、也是可开发利用的校本课程。在历史教学中,将影子戏融入历史教学--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历史人物形象,通过表演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加深理解并牢记历史,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历史兴趣。
2.皮影戏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做法
(1)利用资源、做好准备、有利教学
皮影戏进入初中历史课堂,在资源利用上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首先要特邀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传授制作皮影、教授皮影表演技巧、技能;其次师生要广泛阅读有关皮影戏的书籍资料,观看多媒体视频,学习影人的操作技能,编写历史课剧本;再次学校要大力支持,做好硬件配备,包括制作影窗,购买乐器,灯光设备等。
(2)制作影人、创设情景、演课剧本、激发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选择的多媒体手段丰富多样。除传统的幻灯、视频、电影之外,还可让学生制作影人,创设情景教学,表演
课本剧激发他们对古老民间艺术的兴趣。历史新课标有规则:兴趣是学习历史课程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当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以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化成詩文的情感态度。同时将历史的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探求和掌握技能的兴趣,体味历史课程的独特魅力。
(3)竭诚合作、自主探究、与时俱进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学法指导,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缺乏自主参与、积极性未调动、兴趣未激发,这样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课前如果让学生预习课文亲手制作多种影人,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影人的造型,色彩等后分析、讨论历史人物性格特征。(例如讲到三国历史,关羽的红脸代表正义刚烈;张飞的黑脸,代表勇敢豪胆;曹操的白脸,代表阴险奸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做到均衡搭配,编好演好历史课本剧。影人备好剧本编成后,教师不要过于干涉,让学生自导自演、相互配合、完成排练。每个活动小组的同学互动互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各个进言献策,人人有事可做。当表演中人手不足时,其他组同学积极出动;当表演者有忘词时,有同学提醒;当表演动作与人物言辞不一致时,有同学提出改进意见;当表演精彩时给以表扬喝彩;当表演不足时给以纠正指导。通过课本剧演绎历史,利用皮影戏表演历史剧,使学生快乐中学到技巧,掌握历史知识,激发起他们自主参与的兴趣。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历史教育教学。
皮影教学是将历史教学引向更高层次,这样教学不会只停留在历史教学校本课程的初级阶段,实现向跨越学科教学的过渡,给学生一个更大的竭诚合作、自主探索的空间,使他们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所学校是民间艺术酝酿成长的摇篮,通过皮影的教育教学,给学生播下艺术的种子,让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手中传承、整理和维护,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技能,谱写中华文艺复兴的伟大乐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