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学生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的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教育改革持续进行,使得农村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将对农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养成教育进行探索研究,以帮助农村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关键词:农村学生;班级管理;探索;养成教育;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56-02
  一、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且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现在不少农村都是老年人带孩子而家长外出打工,老年人仍保留着以前的旧思想,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小孩健康成长就好,从小就不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孩子大多都过于溺爱、有求必应,这导致学生易出现上课三心二意,甚至认为学习无用。抑或者有些家长因为已经体会到因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而带来的困扰,对于孩子的顽皮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这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分严苛甚至认为“棍棒底下出人才”,只要学生成绩没达到标准或是出了一点差错就直接对学生加以训斥或是打骂,这样过激的行为会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农村学生的家长教育形式单一,无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自己也无法在现有认知下提高自身素质及学习能力,这造成学生成绩的直线下滑或是无法提升。
  二、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注重学生的教育刻不容缓。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家长过于溺爱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而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教师应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逐步使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责任与地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当下自己的责任就是学习,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良好的行为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文明礼貌、守时守信等都属于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时代是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的最佳时期,教师的性格修养时刻影响着学生,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当学生拥有一个良好学习习惯,他将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使用并保持良好的行为,使其学习事半功倍,在快乐中感受学习,又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上的健康发展。
  三、对于农村学生养成教育的实际应用
  1.加强行为规范管理。
  教师可通过观察、总结、归纳班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班级行为规范准则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制订过程需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制订的班级规章制度需学生一致通过。因为只有学生参与讨论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才更有利于学生去遵循,同时,还可以设置奖惩机制,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此外,教师需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小结,周而复始,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准备。
  2.使学生融入群体,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颇多,大多都由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戚抚养长大,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不仅可能使其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也对事物极度敏感脆弱。作为教师应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做好动态档案,实时了解最近情况,担任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利用思想品德课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用爱去走进他们的内心。此外,教师还可在平时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更加团结,使学生更快融入群体,同时也可以让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同样能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懷。
  3.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的个人修养、行为品性都源于父母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以及耳濡目染的父母处理事物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想要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也要抓牢家长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平时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提醒父母在平时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此外,教师应定期开家长会,不仅可以让家长实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向家长传达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让养成教育不只流于形式。此外,对于无法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教师也应该及时联系家长,向其传达本次会议所讲述的内容。而有些家长不在身边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家访,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同时,教师本身需注意言行,给学生提供一个好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班会课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行为规范的问题。
  教师应在每周定期举行班会,总结并分析本周内学生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同时也可以分析学生的成绩问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个人修养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校方也可以对每个班的行为准则遵守情况进行打分和评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好奇的心理,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于遵守行为规范准则的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生的教育不应只以课本教育为重,在课堂中进行课本知识的教授之外,还应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就应向学生传达学习需要刻苦的精神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进行培养和指导。例如,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教师不应直接为学生做阅读理解,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做阅读理解,让学生体验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而教师只是引路人。若是事事都是教师安排妥当,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此外,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可让学生自己制定达成学习目标的详细计划。教师的职能并不在于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是否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它扩大变成优势,要鼓励学生善于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不会的首先靠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实在不会再来问教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再加上农村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问题,而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素质修养的培育意识不到位,这些使得当前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养成教育并不是能够在短短几天或是一段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经过不断累加和成长才可能会变成一种行为习惯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养成教育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一切都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上慢慢建立起来。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教师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知识,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养成,这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 滕建国.农村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研究[J].民族论坛,2008,(5).
  [2]朱德全.城乡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6,(5).
  [3]何以传.严格管理,细化关心——班级管理之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5)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