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缺失现状及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各行各业均向信息化迈进,教育也不例外;新时代教育赋予教育工作者许多的使命与职责,而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核心力量,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高低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28-02
  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明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同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核心力量,乡村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 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人才, 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显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掌握好信息技术,才不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教师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并能自觉运用于教学之中、管理之中、科研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包括教师信息知识素养、教师信息能力素养、教师信息道德素养。
  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缺失的表现
  相比城市地区的教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缺失,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敏感度低、意识弱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非常丰富,现代教育在思想上、观念上、内容上等深受信息化的影响,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具备处理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捕捉意识。教师获取信息后,能根据得到的信息分析问题,做出判断。但相当一部分乡村教师不能恰当地把当前热点和有价值的信息知识运用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上,尤其是老教师,更难以接受现代教育模式,他们认为“信息素养的有或无与教育学生毫无关系”。
  (二)信息知识贫乏
  教师应该具备信息专业知识,基本了解电脑软硬件构成,掌握基本的电脑网络及多媒体工作原理。但对乡村教师信息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教师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难以利用基础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策略,评估教学效果。有部分年长教师甚至认为无需掌握信息知识,认为“课堂教学无需信息知识”。
  (三)信息能力不强
  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多数老师对互联网并不陌生,但提及“会使用哪些教学工具软件”,很多老师却只会Power Point和Word。对希沃白板,很大一部分老师都不知道是什么。
  (四)信息伦理薄弱
  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的认识有待提高,面对大量网络信息时,显得无所适从,缺乏筛选能力,缺乏适当方式吸收和利用资源,特别是缺乏遏制不良信息资源危害的能力。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在经济、文化发展上与城市差距较大,严重影响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突出影响因素。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电脑在农村地区慢慢推广。但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言,地处边远, 交通相对闭塞,乡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资源仍不足。由于教育经费普遍不足,大部分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大部分乡村学校只有一到两间多媒体教室,在公开课等特殊情况下才用。加之经济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乡村教师没有电脑。在这种情形下,乡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知识掌握少,接触多媒体的机会也少,故开展信息化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难以提升。
  (二)职前、职后培训不足
  培训是提升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助推剂,但就乡村教师而言,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严重不足。首先是职前教育,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限制了信息素养的提升,一是用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设备不健全,二是课程开设过少,三是偏重学科知识教育轻信息化教学教育。其次是职后培训,鉴于城乡教育二元制,教育部门虽也组织过培训,但每次参训教师名额有限,只有骨干教师才有机会参与,培训内容偏于理论性,实际操作的课程少,培训时间短,没有后续的跟踪指导,教师接受培训回去还是不会使用。乡村学校基本没有计算机老师进行指导,在制作课件以及教学工作中遇到难懂的问题,也很难请到专业老师进行帮助。
  (三)自主學习能力弱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除了工作,得兼顾家务、农业生产,工作压力加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更新知识,去提升素养。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认为学生的分数是评判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对部分乡村教师来说培训就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参加。由于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致使乡村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弱,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自主学习等于空谈。
  四、提升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主动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受其教育观念的支配。只有促使乡村教师从技术应用到能力素质扩展,使他们具备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乡村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要拘泥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个人有电脑的教师,可以试着做一些课件,俗话说:“看百遍,不如实际操作一遍。”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进行整合。
  (二)加大对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
  职前信息素养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形成的基础,教育部门要大力抓好高校师范生职前信息素养的培训,创新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将师范生信息素养纳入考核评价范畴。
  职后培训是乡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对于职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要制订合理的目标、选择合理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目标上要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培训内容选择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操作;形式上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校可以分批派老师出去参加信息素养培训,掌握知识与技能之后帮扶本校其他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信息技术专家培训,例如,对先进教学平台的使用,课件制作,多媒体课程的开发等。
  (三)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给教师提供提升信息素养的环境,促使教师把信息素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对乡村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乡村学校应该完善校园网,制订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每一栏目都选人来管理,例如,信息的采集方面可以安排一个人、审核方面安排一个人、维护方面另选一个人等;有必要时,信息及时更新?这样能确保网站内容的时效性;此外,不能随意发布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及时预防计算机病毒。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资本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17zc134)阶段性成果。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8A010)。
  参考文献:
  李森,崔友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对川、滇、黔、渝四省市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 20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