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也是“花间词”的鼻祖,温庭筠的诗词在我国诗词历史上拥有较高的成就,但是从创造内容、表现方法、思想表达等方面来看,温庭筠的诗词也有着不同的差异。为此,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对温庭筠的诗词比较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能够强化人们对温庭筠诗词的认识。
  关键词:温庭筠 诗词 比较分析
  詩和词都是广义上的诗歌,但是在具体表现上拥有不同的文学体式,诗词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同样也存在彼此在思想、内容和表达上的不同点。温庭筠的创作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体现了这种诗歌领域的变革,特别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创作不仅改变了以往的唐人乐府都不入乐的局面,同时,在创作上也体现了对词体制作的创新,以工整的章法、和谐的音律奠定了诗词创作的基础,体现了诗体文学向词体文学的一种发展转变。通过对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的研究能够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诗歌领域创作发生的变化。
  一、温庭筠诗词思想内容的比较
  在晚唐时期,唐王朝的统治变得不再稳固,政治黑暗现象严重,士大夫的精神也不断萎靡,文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社会风气和思想的变化在诗歌创作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温庭筠的诗歌题材表现比较广泛,从总体上体现了晚唐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诗词创作均以艳情为主
  温庭筠诗词表现内容都以艳情为主,但是诗歌创作和词创作唯一的细微差距是诗歌借助艳情题材充分反映了社会发展风貌,比如《春江花月夜》表现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讽刺。温庭筠诗歌的表现突破了齐国和梁国诗歌单纯对女性容貌、服饰和舞欢场的描写,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比较宽泛,扩大了诗歌题材的表现范围。
  (二)丰富的诗题材和单一的词题材
  诗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议论说事,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和诗相比,词则是显示出较强烈的抒情色彩,可见,温庭筠的诗歌题材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
  温庭筠诗歌题材范围比较广,涵盖了晚唐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咏史抒怀、写景状物等方面的功用,比如《夜宴谣》、《寓怀》、《咏山鸡》等。《春江花月夜》诗开篇选取了陈被隋灭亡的历史事件“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应用历史事件来强调出骄奢淫逸必然导致国家灭亡的道理。和温庭筠广泛的诗歌创作相比,词的题材范围比较单一,且大多为女性题材,比如《菩萨蛮》、《杨柳枝》、《清平乐》等。
  二、温庭筠诗词艺术风格的比较
  (一)诗的浓丽绮艳
  温庭筠的诗歌创作深受李贺的影响,特别是在乐府诗的创作中充分体现了对李贺的继承和发扬。比如在《织锦词》的“簇簌金梭万缕红,鸳鸯艳锦初成匹。”;《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充分显示出诗歌创作的浓艳风格。另外,温庭筠为了增强诗歌创作景象的华丽,将一些表象美妙但是没有实指的字眼、词语堆砌在诗歌中,如“油额芙蓉帐,香尘玳瑁筵。”、“金沟故事春长在,玉轴遗文火半焚。”中的“香”、“金”没有实际指代意义,仅仅是为了凸显事物的华丽而存在。
  (二)词的隐曲密丽
  温庭筠词的创作和诗歌的创作风格很相似,都是具备明艳的特点,比如在《菩萨蛮》中描写到“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描写了女子在早晨盛装之后的对镜自我怜惜,引发了女子对情人的想念以及对情人不来看自己的哀怨。
  三、温庭筠诗词艺术手法的比较
  (一)意象和意境的比较
  温庭筠诗词意象的选择十分贴近,都是喜欢选择浓郁艳丽的意象来寄托诗词的情感,同时,温庭筠诗词创作在对意象的处理上也体现出一致性的特点,表现为应用意象来进行客观的描述以及跳跃的连接。比如诗《池塘七夕》应用客观白描的方式将一系列客观的景物排列构成了精美的画面,并为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词《更漏子》侧重于对景色浓墨重彩的渲染,从多个角度来描写客观事物,从中寄托了温庭筠的个人情感。
  温庭筠诗词意境营造则是具备情景交融的特点,比如《湘东宴曲》中“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嚬。玉管将吹插钿带,锦囊斜拂双麒麟。”向人们描绘了湘东地区夜晚宴会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样的情景中。再比如《菩萨蛮》中“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渲染了冰清玉洁的环境,其中隐约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构造了绝美的意境氛围。
  (二)语言和修辞的比较
  温庭筠诗词语言都具备辞藻华丽的特点,经过统计发现在温庭筠的诗中,金、红、绿、青、黄等多次出现,同时,“红妆”、“碧树”、“银河”等华丽的辞藻也是频频出现在诗歌的创作中。温庭筠词的词语应用范围比诗歌更加狭窄,使得词的创作显示出色彩斑斓的特点这种对辞藻形式美的追求使得诗词创作显示出较强的美感。
  在温庭筠词的创作中反复使用了反衬、比拟、双关等修辞手法,所选择的修辞事物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存在密切关联,比如《春日》、《湘东宴曲》都是以春天明媚的景色来衬托人物的离愁别绪,这种反衬手法的应用更加凸显出人物内心的悲伤。
  结语
  综上所述,温庭筠是唐宋文学历史上使文学中心从诗转向词的第一文人,他的诗词创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拥有斐然的成绩,是宋词后来繁盛发展的一个重要奠基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温庭筠诗和词的关系,了解其诗词创作的关联,文章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具体探究了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的表现异同,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诗词领域发展演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景坡,谢蔼怡.谈温庭筠诗词的疏朗淡朴与要眇宜修[J].语文教学之友,2017(6).
  [2]洪媛,曲景毅.温庭筠艳情诗词比较[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74.
  [3]张巍.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J].中国韵文学刊,2006,20(2).
  [4]成松柳.中晚唐诗风与温庭筠词的内在特质[J].中国韵文学刊,2004(4):57-62.
  [5]李然.温庭筠的诗词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5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