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而不同:“崇文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真正的教育应该有天一样包容万物自由生长的胸怀,让每个学生都能像禾苗沐浴在阳光雨露中一样,按照生命的规律自由生长。学生的发展不应来自于外在的强迫,而应源于其内在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所学校也都各有各的风景。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学校也有“和而不同”的精彩。
   一、“崇文教育”的内涵
   学校围绕“以今天的教育成就学生的未来,以今天的事业成就教师的尊严”的办学思想,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好一切都好”的办学目标,秉承“敬业爱生,善教垂范”的教风和“好好学习,天天进步”的学风,引导教师追求“赏识自己、学习他人,做最好的我”,引导学生追求“相信自己、天天进步,做最好的我”的“双我”学校精神,形成“崇文教育”的教育思想。
   “崇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崇尚优秀文化的教育,优秀文化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文明,以自主、自立、自强为核心的个人品格。在时间维度上,我们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启蒙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空间维度上,着力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坚持时间、空间二维结合的实践模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努力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通晓国际规则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崇文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自强不息,因此我们把教育学生自主发展作为实施“崇文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把自主发展具体化为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自主尚艺、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是现代人的最根本的素养,教育学生自主发展能为他们幸福地度过一生奠定基础。
   我们依据“崇文教育”这一教育思想,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主发展的人。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在自主发展中,我们让课程成为学生自由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课程配方;让课程成为学生独特的旅程,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让课程成为学生绚丽的舞台,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展现聪明才智,自信、勇敢、愉快地交流,快乐地成长。
   二、“崇文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做自主发展的人”,在育人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五自”品质。学校致力于让学生在课程中发展个性,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自主中健康成长。
   自主养德:学会做人,举止文明;
   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乐于探究;
   自主健体:学会锻炼,乐观向上;
   自主尚艺:学会审美,热爱生活;
   自主管理:学会做事,敢于实践。
   三、“崇文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建构的依据
   1.明晰育人目标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目标的本源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以“整体育人”的高度,强调了国家教育方针与学校育人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很好地回答了学校“崇文教育”课程体系“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的问题,体现出今天的学生与未来社会之间的联系。
   2.厘清课程概念
   学校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进行了体系架构,较好地界定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的概念,保证了课程设置层级的逻辑关系。
   3.划分课程领域
   学校围绕“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的目标,“基础型课程”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拓展型课程”指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的培养,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践型课程”指向学生的体验参与,为每个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奠定基础,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4.搭建课程结构
   依据课程功能,我们先在横向上划分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和实践型课程,再把每一个领域内容视为一个课程群,包含具体科目,形成纵向上的课程“类别”,每个课程类别蕴含着不同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体系分析
   (如圖1~图4)
   四、“崇文教育”的课程实施
   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体现了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执行,这就要求学校创设各种条件,开设更加丰富的、民主的、人性化的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能。
   (一)基础型课程的学校化实施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
   1.单学科主题课程
   学科主题课程是基于学科逻辑体系,围绕主题开展学科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
   (1)学科内横向整合
   围绕教学目标,我们以本学科本册教材的内容、方法、训练点等为基点进行整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达到会运用、能分析的目的。如,语文学科优化阅读主题:单元内部课文教学的整合,达成既可以独立又能形成序列的学科课程方案,形成了十种单元内部整合教学课型;同类“教学点”内容课程整合,将教材与校本教材、课外读物的内容进行整合,包括与作家和作品、与训练点有关的整合。
   (2)学科内纵向整合
   围绕教学目标,我们以同一学科、跨年级的内容、方法,训练点等为基点进行整合,达到深化知识学习、强化方法掌握的目的。如,二年级数学“有多少张贴画”,教师尝试在数与代数领域,把乘法口诀的应用与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统整研究,从一位数乘法的运算模型过渡到两位数乘法的运算模型。
   2.跨学科主题课程
   跨学科主题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基于学科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探究,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目的是要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1)平行学科的跨学科主题整合
   平行学科的整合,在同年级内,我们围绕同一话题,进行多学科的整合,从多学科入手,以不同学习方法及表达方式,灵活安排教师、时间及空间进行系统学习。如,四年级音乐学科《唱脸谱》和美术学科《精彩的戏曲》,通過整合,我们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避免同一主题下的学习碎片化、孤立化。
   (2)基于“根学科”的跨学科主题整合
   在同年级内,我们围绕同一话题、多学科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跨学科主题整合可以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如,美术、数学两个学科共同执教四年级美术“传统吉祥纹样的三折剪纸”。教师运用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二)拓展型课程的个性化实施
   拓展型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学校拓展型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课程,由落实“五自”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践学习领域和学校文化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
   1.以“自主养德”为核心,彰显主体性品质教育
   “自主养德”课程共有五类:
   一是“公民教育课”,这类课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情怀而开设的“中国文化之旅”课程,开展以“多彩民族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另一类是为培养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开设的“世界文化之旅”课程,开展以“Mini世界游园会”为代表的国际教育基础课程、国际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和国际教育体验课程教学。课时安排是:上学期为“世界文化之旅”两周时间,下学期为“中国文化之旅”两周时间,与地方课程《人与社会》中所涉及的课时进行整合。在“多彩民族风”和“mini世界游园会”启动仪式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选择汇报课题;经过两周的研究性学习后,开展活动课程汇报。走廊内、教室里满是五十六个民族和世界文化画卷,孩子们分工协作,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呈现了具有深度的主题学习成果。
   二是“童蒙养正课”。这一课程是把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与校本课程一至六册《童蒙养正》读本整合起来进行的,每天下午1:00-1:15为授课时间。本课程主要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做人、做事、接人待物、行为方式的教育,实现了对《读本》教学的补充,更加注重学生底蕴的积淀。
   三是“文明礼仪课”。这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我们把地方课程《人与社会》与校本而课程一至六册《文明学生手册》教材整合起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四是“主题班会课”。这一课程是通过开展“做最好的我”的活动进行的。几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做最好的我”的学校精神,在已形成的“十我”内容基础上,以班级德育为载体,丰盈活动形式,开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的各项活动,激发孩子们追求进步的欲望和成长动力;做好“十我三十星”月评价,每月实现一个最好的我,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五是“环境教育课”。这一课程主要通过体验探究方式来开展。学校注册并建立了800余人的环保小义工队伍。周末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带领下,每个月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本课程与地方课程《人与自然》“保护环境”板块整合起来进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我们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弹性课时,引领学生通读教材、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指导学生调查资料、组织学生汇报成果。此课程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诸如搜集证据、观察现象、实地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等活动。
   “自主养德”课程依托《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地方课程,实现了课程与学科的链接,与生活的链接,与时空的链接,与虚拟的链接。
   2.以“自主启智”为关键,形成浸润性素养教育
   “自主启智”课程主要有四类:
   一是“生活与数学课”。我们以国家课程《数学》为基础课程,通过数学儿歌、数字规律、图形对称美、快乐“七巧板”、趣味“多连块”、数学游戏、巧算“24”、数学诗歌、数学谜语、数独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是“畅想小达人课”。我们以国家课程《语文》为基础课程,通过遨游童话、小小故事员、小小播音员、小小作家梦等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是“数字小公民课”。我们以国家课程《信息技术》为基础课程,通过网站使用、资源搜索、微信使用、Office基础、数字海报、PPT的使用、会声会影的使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以适应智能社会的需求。
   四是“Happy English课”。我们以国家课程《英语》为基础课程,通过英语儿歌、英语歌曲、英语配音秀、英语小报、英语课本剧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及较强的阅读能力。
   “自主启智”课程依托国家课程,通过课程群建设,实现对同学科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整合,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体现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立足“大课程”布局,促进课程结构的优化。
   3.以“自主健体”为保障,体现基础性健体教育
   学校体育工作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健体”的习惯。我们以国家课程《体育》为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是“4+x”,“4”是指网球、足球、柔韧、围棋,是必修类课程:四到六年级每周一节网球课,一节足球课,一二年级每周一节围棋课,实现人人打网球,人人踢足球,人人做柔韧,人人下围棋课程目标。“x”是指学生自选一项体育项目,包括造房子、丢沙包、五子棋、踢毽子、绳舞飞扬、三球、轮滑、独轮车等项目,是选修类课程。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培养了热爱运动的情感,增强了身体素质。    4.以“自主尚艺”为平台,突出个性化艺术教育
   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尚艺”的习惯。我们以国家课程《美术》为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是“1+x”,“1”是指剪纸课,是必修类课程,通过长短课的形式,一个月上两次长课剪纸,学校编写系统的教材,达到人人会剪纸,人人爱剪纸的课程目的。“x”是指让学生从创意绘画、童心童画、衍纸彩韵、未来城堡、不织布、丙烯趣味创作画、乐器、舞蹈、唱歌、民乐中任选一项进行学习,是选修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知能力、创意与表现能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五、“崇文教育”中的实践型课程
   实践型课程超越学科界限,基于学校生活,结合课外生活,体现学习内容综合化,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课程获得丰富体验。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为主要着眼点,教育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行为。
   “自主管理”课程共有两类九种:
   (一)劳动体验课程
   一是“家务自理课”。我们引导孩子拥有家政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习惯,是与家长合作进行的,通过22天小家政服务课程,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
   二是“岗位体验课”。我们引导孩子参与岗位体验,学校的事情快乐做。这类课是通过“我的岗位我做主”活动进行的。学校组建了“红领巾礼仪岗”,形成“良好秩序人人有责”的氛围;“小小神农岗”建立了15个开心种植园,学生亲自播种收获,感受种子发芽、劳动最美的力量,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三是“社会实践课”。我们引导孩子融合社会体验,将感恩的事情一起做,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和社会志愿活动,开展小记者、小消防员、小老师、小环卫工人、小交警、小牙医等体验活动和环保小义工等社会志愿活动,在实践感悟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活动体验课程
   一是“中国记忆课”,我们通过中国年、中国乐、中国味、中国节、中国智、中国心六个年级主题,让学生学习传统年俗文化、传统游戏、传统工艺、美食服饰、文字书画、传统文化节日、尺度计量、传统技艺、历史典故等,丰富展示形式,有效推进课程建设。
   二是“走进四季课”,我们通过走过春季、走过夏季、走过秋季、走过冬季四个主题,让学生学习不同季节的有关文学、艺术、节日、运动、美食、节气等内容,分别运用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知识,这一主题涉及六个年级,九门课程,30个课题。
   三是“主题节日课”,我们举办快乐读书节、阳光体育节、聪明地玩科技节、缤纷艺术节,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锻炼、学会动脑、学会审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实践的能力。
   四是“仪式典礼课”,我们举办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升旗仪式,内容有:迎接一年级新生,树立新目标;欢迎新队员,培养集体归属感;回味成长故事,体会父母养育辛劳;展示六年教育成果,憧憬明天;升起五星红旗,热爱祖国从小做起。
   五是“少先队队建课”,内容有我爱中队大家庭、人人有岗位個个尽责任、我的公约我做主、我的中队我做主,等等,让队员自己的组织自己建设,培养当家做主的能力。
   六是“快乐游学课”,我们开展了“游在路上,学在途中”游学课程,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人际关系,体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生活感受,让每个学生真正了解自己。
  (责任编辑:李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