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有道教而有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让人“心头怦然一震”的“高品质课堂建设理论引领”
对于“高品质课堂”这个新名词的最初接触是从上个学期末参加了李铁安博士的讲座开始的,但是具体如何构建总是觉得很高远。但听了几位教研员深入浅出的讲述之后,我觉得原来高品质课堂并不是高不可攀。它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具体操作模式,而是关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论;它也不是对我们一直探索的高效课堂的否定,而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我粗浅的认为“高品质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师理想的课堂,有生长气息的课堂”。
学生喜欢的课堂:首先是孩子们“自己的课堂”,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是课堂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主人,在自身已有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方式”,享受猜测、验证、结论等体验和感悟的学习过程,并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师理想的课堂: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有生长气息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說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如果说知识收获是鲜花,那么课堂应该呈现的还有花开的声音,更有学生思想流溢并获得沉淀的声音。因此,我理解的课堂上的生长应该透射出“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的职业成长及学生的生命涌动”。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几年来,我觉得 “自主、开放”是课堂中最重要的因素,那在如何实现高品质的思考中,我觉得 “自主、开放”更不可缺,借助“预习前提下的自主”和“合作之中的开放”两大通道来实现高品质。 什么是自主?展望培养学生从学会知识的基本学习能力,到形成终身发展学习能力的大视野,能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通过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达成学生的自动性,这就是自主。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放时间——给予充足时间独立思考、表达、实践;放空间——书本上、小组中、讲台前驰骋思维,张扬个性,给学生的大脑腾出了广阔的土地,让学生的思维迅速生根发芽;放权利——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学生有自己的意愿和愿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开发一切资源放手让孩子愿意体验、敢于探索、善于表达、乐于思考。做到了这两点才是真正的高品质的课堂。
二、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的“高品质课堂建设实践之法”
论坛大会上,九位主讲人的发言,紧紧围绕课堂,从“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科训练点,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教育的未来发展”等方面为构建高品质课堂指明了方向。尤其是郭家小学陈艳霞老师对于课堂提问话题的阐述更是让我感悟良多。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我们的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向高品质迈进。我觉得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将提问研究分为双向,一是教师提问研究,备课中的预设提问和课堂中的追问是研究重点;二是学生提问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提问能力的架构是研究重点。学生提问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一是”一种习惯,学生一定要提前预习,为提问做好准备;“二是”两种品质,要有不耻下问和合作互助的精神;“三是”课堂上至少给学生三个提问时间段,即新授前给予提问时间,让学生“有疑而学”,在过程中关注疑惑,让学生“无惑而学”,在课尾处质疑问难,让学生“学而无疑”。“四”是四个提问对象,即向自己、向教师、向同学、向文本提问。真正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让学生达成“敢问”、“会问”、“善问”,就要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抓住知识的链接点、兴趣的燃烧点、学生顿悟的关键点、思维的联想点提问。然而,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按照我们刻画好的路线前行,对于我们的提问,学生也并不是一言即中,一语就道破了天机的。换句话,要是你一问学生就能回答到点子上,那时候就不需要我们站在课堂上了?所以课堂上更多的便是生成性的追问。追问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先预设。在重点处、关键处、过渡处、深奥处充分预设提问之后的可能性,把应对策略最大化做到周全。另一方面从学生活动来看。学生的回答要么正确、要么错误、要么有争议。对于正确的回答,我们可以追问思路,判断学生到底知不知道所以然,让学生展示他的思维过程,让其他学生共同经历这种思维过程。对于错误的回答,我们可以追问根源,步步解析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自我认识领悟到错在哪里。对于有争议的回答,追问激情,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进入更深刻的思考。让追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引领学生透过现象学会观察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提问才是生命化的,是充满灵性和灵动的。以追问展现教育智慧,让追问在生成中绽放光芒,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让我们借着春光好播种,期待幸福教育的好收成!”行走在高品质课堂建设的路上,我们憧憬无限,正为着“教而有方”这一目标矢志不渝地在教育这方沃土上耕耘着,相信在我们亦步亦趋地“教”的探索中,学生也必能“学而由道”!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王家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