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和防治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目前该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是指除明确肝损伤以及酒精等因素外导致的脂肪在肝细胞内部过度沉积,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一旦出现该类疾病,极易引发肝酶异常。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加强诊断和防治刻不容缓。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防治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lifestyle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incid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ontinues to increase. At present, the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 Chin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ainly refers to excessive deposition of fat in hepatocytes caused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liver injury and alcohol. Disease spectrum includ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their associated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nce patients develop this kind of disease, it is easy to cause abnormal liver enzymes and even liver cancer. The caus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re complex.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iagnosis; Progress in preventio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隐蔽,早期诊断和防治能够将预后效果较差的患者有效区分,并能够对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全面分级,临床采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诊断、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等,生物标记与不同诊断方法结合诊断具有比较突出的亮点,应用前景广阔。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1.1影像学诊断
MRI能够对肝脂肪变性做出准确的非侵袭性诊断以及评估,检测肝脂肪变性的精度能够达到3%以下[1]。磁共振弹性成像属于一种全新的无创成像技术,能够直观量化的显示出弹性组织,能够实现纤维化程度的量化,对患者疾病的类型实现有效的区分,检测结果可靠,但设备造价昂贵,检测耗时较长,目前应用范围有限。磁共振波普成像则可以实现对较小脂肪含量的定量计算,能够应用在不同程度脂肪肝变性的随访以及诊断。肝脏的CT值容易受到铁沉积、血色病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检测过程产生大量辐射,不适宜进行肝脏脂肪变性的多次随访和普查[2]。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在超声诊断的基础上采用瞬时弹性生成技术能够准确测量出肝脏硬度,进而对纤维化程度做出精确评估。
1.2血清诊断
1.2.1单一生物标志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往往伴有血清生化指标异常情况,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酶升高,但单纯依靠肝酶指标进行诊断,敏感性过低,半数以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确诊时显示肝酶指标完全正常[3]。利用单一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检测其实际诊断价值存在一定争议。研究表明,在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应用Capase-3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细胞角蛋白18(CK-18)准确性比较高,相关科研人员正在积极研究不同生物标志物组合模式,以此来实现各类生物标记物的有效区分[4]。
1.2.2联合诊断模型针对单一血清标志物存在的各种问题,利用间接或直接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能够全面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此研究人員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模型和评分系统,其中脂肪肝指数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模型系统,主要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腰围、甘油三酯、γ-谷氨酰转移酶,利用该方法进行诊断,特异度能够达到86%,灵敏度为87%,操作方法简单,能够应用在流行病学研究以及脂肪肝的临床筛选中[5]。
1.3病理学诊断
肝脏系统活检是明确患者疾病类型以及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6],大部分患者肝脂肪变以大泡为主,并发肝衰竭以及肝纤维化风险比较低,病情进展速度缓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合并肝细胞气球样变后任其发展,如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癌。有研究制定肝脏活动性积分等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病理诊断水平,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肝脏活检依然是目前应用的重要手段[7]。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进展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防治的重点是控制饮食、加强日常运动,通过制定科学的饮食结构以及能量摄入,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8]。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避免体质量急剧下降,合理使用药物。患者如存在糖耐量损伤、内脏性肥胖等问题,则需要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9]。血脂紊乱患者通过减肥、降糖药物以及基础治疗,如仍存在高血脂问题,则需要使用普罗布考等降血脂类药物。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存在代谢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治疗过程中可以辅助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炎治疗,合理使用水飞蓟素、维生素E、多烯磷脂肽胆碱,但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10]。 2.1花青素和绿茶提取物
花青素在多种植物中广泛存在,属于多酚类水溶性复合物,生物活性比较强,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减少脂肪在肝细胞的沉积,降低脂肪与炎症的氧化应激作用,同时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和肝损伤,目前相关实验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11]。绿茶提取物能够减少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吸收,通过促进脂肪生产抑制脂肪变性,其具备的抗炎以及抗氧化性能可以阻止患者病情发展,改善胰岛素抵抗。
2.2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现代中医学研究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通过脾虚、湿热、血瘀、痰湿、气滞等角度入手,热、瘀、湿、痰是最主要的病理因素,人体肝脏一旦受损,将会导致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血瘀、痰浊等病理物质增加[12]。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过健脾疏肝方,主要成分包括生山楂、丹参、炒白术、草决明、水飞蓟、泽泻、茯苓、绞股蓝、郁金等,研究表明,治疗后患者ALT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个体差异以及临床诊断的多样性,早期诊断容易出现混淆,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单一生物标志物、联合诊断模型、病理学诊断等方法进行操作,其中单一生物标志物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肝酶指标的升高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以此来诊断患者肝细胞纤维化程度,但具体检测效果尚存在较大争议[13]。影像学诊断中CT能够在肝脏脂肪变程度超过30%的情况下实现精度较高的诊断,当但对于1级脂肪变性诊断精度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在检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射线辐射,因此不适宜长期使用,磁共振技术检测精度比较高,但设备造价费用昂贵,应用范围有限[14]。因此,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在应用超声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瞬时弹性生成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精度,并能够对患者纤维化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评估,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全面推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日常对饮食的控制、适量运动是防治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如出现血脂、血糖指标以及肝功能异常,则需要服用对症药物进行控制,同时辅助进行抗氧化和抗炎治疗。研究表明,利用花青素能够降低血脂[15],促进脂肪分解代谢,修复肝损伤。通过中医药组方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症状,清除体内瘀毒,全面修复肝功能,改善患者转氨酶水平,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治疗时间和剂量进行合理的控制,未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应当以天然提取物为主,避免服药过程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引发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孙宇,朱琳,董梁,等.长链非编码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杂志,2018,07(06):367-370.
[2] 王云海,郭黎娜.丹参、山楂为主药的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6):655-656.
[3] 王诚,陈厚斌,马龙,等.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12):2578-2581.
[4] 洪佳,施漪雯,吴晓宁,等.影像学诊断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12):2698-2701.
[5] 刘菊容,朱晓宁,汪静,等.祛痰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28-30.
[6] 吴县斌,苏东星,梁艺,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伴糖尿病患者铁负荷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1(34):97-101.
[7] 王彦丽,郝礼森,张铁强,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变化特点[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11):1462-1465,1469.
[8] 孙凤娇,梁志刚,杨遵远,等.双能CT技术在恒河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11):771-774,797.
[9] 谢添弘,李军祥,毛堂友,等.茵陈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细胞IRS-1~(ser307)、PKB~(ser47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919-923.
[10]李蕊蕊,陈媛媛,董志昊,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血液TNF-α及IL-1β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8,38(11):2163-2167.
[11] 游海星,张余转,郑雪莹.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J].肝脏,2018,23(10):941-943.
[12] 黄晶晶,邓杰,徐曦,等.针刺联合减脂瘦身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05):288-289,320.
[13] 郑婕.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152-153.
[14] 丁剑,朱述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分析[J/OL].医学综述,2019,05(02):412-416
[15] 吴新颜.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22(01):104-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3986.htm